敦煌千年有“两关”|阳关南通 玉门北上(图文)
2000多年的天山一带,匈奴大军“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侵占河西地区,威胁汉都长安。汉武帝厉兵秣马,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军终于击败匈奴铁骑。为巩固边疆,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列四郡、设两关”,这两关就是后来无数次出现在诗词歌赋中的阳关和玉门关。此后,西域不再是神秘和荒凉的代名词。
东起长安的丝绸之路,联通着西方各国。从长安到两关是丝绸之路的东段,两关西至葱岭是丝绸之路的中段。这条繁忙而辉煌的交通大道,从敦煌以西分岔为两路,一条向西北经过玉门关北行,称为天山北路,一条向西南经阳关南通,称为天山南路。控扼南北要道的两关,汉朝时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商旅和货物往来的集散地。
从敦煌向西北大约90公里,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有一座残高约25米见方的遗迹,全由黄土夯筑,这就是诗中“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蓝天、大漠、干燥的风,这一切都符合我们对千年前西域边塞的想象,但当年巍峨的关城已经被黄沙摧残殆尽。
时间回溯2100年,那时的玉门关是一派驼铃悠悠、往来不绝的繁荣景象。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茶叶和丝绸由此进入西域。汉武帝在西部设立四郡两关,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西部大开发”,河西走廊地区不仅建立了大量边防设施,而且开始有农民迁移至此耕种。玉门关是士兵常年驻守的重要边防据点,保护着往来于绿洲间的商旅和贸易。
阳关
如今,登上玉门关10余米高的残台,向西南方向眺望,可以隐约看到汉长城的烽燧和城墙残迹断续延绵,好似一条棕色的虚线,据说当年沿着它可以直通阳关。可以想象,汉军将士站在这里,视线一直延伸开去,观察着火信在烽燧间向远方传递。
自东汉开始,战事纷乱,丝绸之路三通三绝,海上交通日益兴盛,玉门关的位置几经迁移后,地位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到了唐朝,玉门关城日渐荒凉。唐代王之涣在感慨其“春风不度”的悲凉时,最初汉时的关隘遗址在苍茫大漠中已经横卧了将近8个世纪。到了宋代,玉门关被废除,终于结束了它历时1140年的使命。
同是西汉设立的阳关,因为位于玉门关以南而得名(古人以山南为阳)。从敦煌向西南约70公里处,黄色沙丘纵横起伏,一座已经坍塌了半边的土墩在视线中突兀而立,看起来像是一座雅丹地貌的风蚀土垒。昔日的阳关城早已没有痕迹,只留下这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8米见方,高不过5米。烽燧一侧的长坡下,一片广阔平坦,那就是被很多人听说却被很少人走过的阳关道。李世民曾令敦煌的军民在这里迎接取经归来的玄奘,马可波罗由这里踏上神秘的东方土地。
与玉门关不同的是,阳关自西汉建成以来从未迁移,但汉代以后,它逐渐从一个军事关卡变成了阳关县。曾经的汉代雄关关城,在它被唐人反复吟唱的时候,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最早将阳关入诗的应该是南北朝诗人庾信,“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闺中妇人思念远方音信断绝的丈夫,此处的“阳关”已经开始喻指塞外与关中的分野。但让阳关这个边塞符号流传至今的,无疑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拱手相揖,杯中水酒一饮而尽。出了阳关,就即将面对再无友人温情的戈壁大漠。王维的诗句被配以曲调,成为当年离别筵上最流行的歌曲《阳关三叠》。“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无论是赴边的征人还是独行的旅者,无论他们去的是不是西域,这悲凉的调子总会被唱起。此时,阳关已经不再是那个阳关,它象征着一个遥遥万里、空空荡荡的远方。
玉门关
“两关”历经千年,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抹之不掉,广为传颂,经久不衰,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一是国力强盛的历史记忆。汉初,历经文景之治,与民休养生息,至武帝时,国力已达顶峰,有能力设关置守,抵御外患。在此情况下,玉门关、阳关应运而生。据《汉书.西域传》载,汉武帝为抵御匈奴,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列四郡,据两关”,即置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四郡,建玉门关、阳关两关,奠定了我国西北疆域的版图,至今令世人称道。
二是中西交流的友好象征。当年,驼铃马队,僧侣商贾,使者戍卒不绝于道。“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胡商客贩,日款于塞下”,由此,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远走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同时西域的葡萄、石榴、芝麻、黄瓜农产品以及音乐等也传入中国,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增进了友谊,至今传为佳话,孕育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
三是丰富深沉的情感寄托。我国地面现存文物,多是明代以后,千年以上则是凤毛麟角,更何况“两关”历经两千多年,尤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情感像他的关墙一样厚重。东汉名将班超在西域戍边三十多年,年老思土,向汉和帝上书,“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反映了游子盼归的心情;“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反映了依依惜别的复杂心境;“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反映了远征离愁的心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反映了戍边生活的寂寞艰苦和思乡情绪;“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唐、王维)反映了旅途的遥远和环境的恶劣;“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反映思念亲人的情愫;“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反映了为国捐躯的壮志;“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宋、张玉娘),反映了为国出征的豪情。这些千古绝唱,至今为人们所传颂。(张一一)
- 旅游“三大活动”吹响南岳全域旅游集结号2016-10-30 11:10:48
- 旅游“三大活动”吹响南岳全域旅游集结号2016-10-30 11:10:48
- 2016大围山登山季总决赛本10月29日“决战”2016-10-30 11:10:17
- 娄底重金征集旅游宣传口号 至10月25日已收到21576条2016-10-30 11:10:38
- 亚洲文化旅游投资峰会10月29日将在长沙举行2016-10-30 11:10:45
- 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感恩环卫工 免费游览玻璃桥2016-10-30 11:10:24
- 与歌诗达同行 穿越蓝天碧海赴一场不限量的“海购”2016-10-30 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