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递真实的历史努力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超过30万人,既是法律的判决,也是历史的定论,不可能改变。”12月15日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馆长朱成山在东京向日本普通市民讲述了自己从事史料征集数十年的艰辛,以详尽的资料有力反驳了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认史实的质疑。
纪念南京大屠杀79周年证言集会由日本一个叫“决不让南京大屠杀重演”的民间团体主办。渴望了解历史真相的东京市民不畏天气严寒在下班高峰期赶来。可容纳百余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记者在现场看到甚至还有坐着轮椅赶来的残障人士。
集会首先播放了大屠杀亲历者侯占清、石秀英两位老人的证言视频资料。侯占清在证言中提到,他的妻儿在日军空袭中遇难,自己遭受日本士兵的虐待。日本兵逼迫其在冬天下河抓鱼,上岸后又扒了他的衣裤,玩起了所谓“烤全猪”的游戏。侯占清全身被烫起了水泡,疼痛不已。
石秀英在视频资料中讲述了父母为躲避侵华日军,带着兄妹5人四处逃难的情景。在前后8天时间里,父亲被日本兵刺死,19岁的哥哥被掳走失踪。
1994年,朱成山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应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邀请,访问日本东京、横滨和广岛等城市,并举行南京大屠杀问题演讲会和证言集会。自此,日本民间团体每年都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到日本各地访问,并和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朱成山介绍说,截至2015年,共有超过60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到访日本,以亲身经历向日本民众讲述历史真实。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107人,平均年龄超过85岁。由于健康原因,从今年起证言集会不再邀请幸存者亲临现场,而采用播放证言视频的方式。
朱成山还在会上分享了他担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期间,多次赴海外调查取证的经历。史料记载,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慈善团体掩埋了18.5万余具尸体,私人掩埋3.5万余具,日军毁坏灭迹的尸体数达15万具,各种埋尸记录共计38万具。朱成山认为,大屠杀遇难者肯定超过30万人,而且“只会多,不会少”。更重要的是,数字问题不是衡量南京大屠杀性质的尺度,肆意屠杀1个人都要受到谴责。但数字问题关系到屠杀的规模和程度,因此有必要科学地、根据史料实事求是地去考证。
日本政府始终不肯承认侵华日军杀害30多万南京同胞的事实。朱成山表示,日军在南京屠杀我同胞3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经过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认定。日本右翼篡改数据,将当时南京安全区的面积当作整个南京市的面积,将整个安全区的人口当作南京市的人口,偷换概念,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朱成山还讲述了南京大屠杀史料搜集工作的艰辛。由于日军故意销毁档案,加上社会动荡、战火频仍,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搜集相当不易。纪念馆工作人员多次赴海外寻找当时的外国教师、传教士、记者或他们的后代,搜集纪录片与照片。2002年10月,美国摩根银行副总裁大卫·马吉向纪念馆捐赠了其父约翰·马吉当年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日军暴行所用的16毫米家用摄影机,后又捐赠了4盘当年的拷贝原件。
1937年,约翰·马吉与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友人拉贝等20多位西方人士一起开设国际难民区,参与了救援20多万名南京难民的行动。他冒着生命危险,用一台“贝尔牌”16毫米摄影机现场拍摄了日军在南京的残酷暴行和当时南京人民的悲惨状况。影片中的许多画面之后在美国《生活》周刊上公开披露。约翰拒绝了当时有人以1万美金收购其影片的要求。1946年,约翰携带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南京大屠杀作证。
朱成山告诉本报记者,自己从去年起退休,但向世界宣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是其一生的事业。12月以来,他先后在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地举行了11场讲演,每次集会都吸引了当地众多民众的参与。“日本社会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否认和抹杀历史的右翼固然存在,但是承认历史、愿意倾听历史和共同吸取教训的日本人也非常多。”
活动组织者甲野信夫向本报记者表示,有不少日本人正在为传递真实的历史努力。曾经做过高中历史老师的甲野信夫在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当时的日本普通人入伍后,一旦踏上战场,瞬间变为魔鬼,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但很多日本人并不清楚这些情况。因此,甲野信夫多次主办“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希望日本民众了解历史真相。铭记历史是为了不再重蹈战争覆辙。
日本听众金本对本报记者说,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南京大屠杀证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学习历史的好机会,证言将历史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即将访问夏威夷珍珠港一事,朱成山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起点并不是珍珠港,而是从1931年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以及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的。安倍最应该到南京谢罪,而不是去夏威夷做一场“政治秀”。
(本报东京12月1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7日 03 版)
- 2024年元旦全世界人口将达多少?2023-12-30 11:12:11
- 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23-12-30 11:12:49
- “中国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2023-12-30 11:12:59
- 努力为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多位驻外使节谈新征程2023-12-30 11:12:25
- 两名海归艺术家的相遇—— “我与汉字有个约定”2023-12-30 11:12:11
- 这样的文化“两创”,“子曰”越来越国际化2023-03-30 10:03:29
- 观博鳌 话发展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2023-03-30 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