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鱼和熊掌难兼得(国际视点)

作者:报驻比利时记者 许立群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发布时间:2016-12-17 21:03:3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12月5日,英国最高法院开庭审理“脱欧”程序案,将就启动“脱欧”程序是否需要议会批准作出终审裁决。图为英国民众在最高法院外举行示威。
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12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峰会,主要讨论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等议题。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脱欧”谈判三大原则,即四项自由不可分割、权利与义务对等以及“不接到通知不启动‘脱欧’谈判”的原则。欧盟的四项自由包括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流动自由。而英国方面,则强烈担忧谈判耗时过长将对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欧盟——

  英国应当为“脱欧”付出应有代价

  图斯克表示,欧盟27国领导人15日通过了欧盟方面与英国进行谈判的组织架构,即欧洲理事会掌握谈判进程的政治控制权,欧盟委员会则作为代表欧盟的谈判者,并同意指定欧委会前副主席米歇尔·巴尼耶为首席谈判官。会议声明强调,欧盟已做好展开谈判的准备,并对英国计划在2017年3月底之前启动“脱欧”程序表示欢迎。

  在早些时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图斯克向媒体透露:周四晚间没有讨论英国“脱欧”,因为第50条款还没有被触发,欧盟不会在“脱欧”程序正式启动之前同英国进行协商。他还表示,英国“脱欧”已使欧盟与英国的关系复杂化,一旦“脱欧”谈判开启,英国将不会加入欧盟会议。

  在14日的晚餐会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表示:“英国将‘脱欧’。我带着非常明确的信息来到这里。但英国将坚持完全参与欧盟事务,直至完成‘脱欧’流程,而且英国仍打算在‘脱欧’之后作为欧盟一个强有力、可靠的伙伴国。”她对在场的领导人表示,她希望把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但图斯克遗憾地表示:英国“脱欧”“不是我们的决定,不是我们的选择。我更希望不只是未来几个月有28个成员国,而是未来几年、几十年都是如此。”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言辞更为严厉。法国总统奥朗德警告说,特蕾莎·梅将面临一段艰难的道路。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特蕾莎·梅表示谈判应当不仅是为了英国的利益,而且还要不损害欧盟的利益。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将十分艰难。”

  “英国应当为‘脱欧’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是欧盟领导人和27国的共识。《欧洲报道》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在与欧盟谈判中,英国希望根据各产业实际情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既不是“硬脱欧”,也不是“软脱欧”,而是“巧脱欧”:既保持与欧盟成员国的贸易利益,又禁止欧盟移民进入、拒绝承认欧盟法院的权力;既要拿回权力,又想继续享受欧洲一体化好处。然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巧脱欧”似乎只是英国人的一厢情愿。正如图斯克所说:“英国‘脱欧’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损失,这是残酷的现实。但我的看法是,英国要么是‘硬脱欧’,要么是‘不脱欧’,揣测‘软脱欧’没有必要。”

  英国——

  希望平稳而有序地离开欧盟

  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说,特蕾莎·梅只被允许参加与欧盟另外27国领导人讨论难民、安全等事宜的会议,而旨在讨论英国退出欧盟的会议不对特蕾莎·梅开放,特蕾莎·梅在欧盟峰会上“陷入孤立境地”。英国媒体慨叹,欧盟其他成员国的领导人有意冷落特蕾莎·梅,英国正为“脱欧”公投的结果付出代价。

  英国媒体称,特蕾莎·梅此次布鲁塞尔之行要表达的主要信息是,英国平稳有序地离开欧盟符合双方的整体利益。特蕾莎·梅之所以强调希望“脱欧”是一个“平稳而有序的过程”,是因为英国广播公司在其启程前报道称,英国驻欧盟大使罗杰斯透露英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将至少耗时10年,而且即使达成协议,还需要欧盟各成员国议会的批准;此外,达成的协议很可能不会是英国希望的继续享有欧盟单一市场福利的协议,而是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这引发英国政府的强烈担忧,怕谈判耗时过长对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对此,特蕾莎·梅的发言人强调“希望不是这样”,并对英国在“脱欧”后就单一市场与欧盟达成协议表示乐观。

  15日,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称,在启动过渡性安排的会谈之前,英国和欧盟必须就英国“脱欧”最终协议的大致情况达成一致,“脱欧”计划在明年2月前都不会公布。戴维斯说:“无论过渡安排如何,我们都需要在作出决定之前,了解我们的前进方向。”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在“脱欧”问题上的立场是不希望拖得太长,明年3月底前正式启动英国“脱欧”谈判,而且谈判尽可能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过,具体的操作措施,目前仍不明朗。

  (本报布鲁塞尔、伦敦12月1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7日 11 版)

 
(责编:曹昆)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