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潘: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公示有哪些争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05 18:32:05
来源: 财经网

8月22日,民政部公示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结果。自7月20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遴选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以来,历时一个月,这个在公益行业最受瞩目的举动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在今年两会上通过、9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第二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当时此规定在草案时已有诸多争议。但无论如何,今后这将成为国务院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正根据《慈善法》有关规定,民政部采取了遴选方式,指定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并在9月1日《慈善法》实施前公布,以不至于影响到公益行业命根子——善款募集的进行。

不过仔细查看这个首批名单,意料之中居多,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

“腾讯公益”、“淘宝网”、“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新浪微公益”这些行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互联网平台,没有悬念的进入首批大名单。其中强势的依然是腾讯公益平台,其乐捐渠道,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公益募捐平台,截止目前历史善款总额已达11.4亿,760万人次参与捐赠,其发起的99公益日,也成为公益界的狂欢节。

“淘宝网”、“蚂蚁金服公益平台”都属于阿里系,二者模式有些差异,“蚂蚁金服公益平台”的具体产品是支付宝公益,模式和腾讯公益类似,都是利用自家便利的支付工具开展的随手公益,目前筹资近5.4亿,1.4多亿次捐款。淘宝公益则延续则淘宝网的风格,捐赠都犹如购物一般模式,其中公益义卖也是其特色。

“新浪微公益”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有500多万位爱心网友参与过捐款,转发及关注公益项目,其以2014年冰桶挑战时最为瞩目,筹款金额人民币近730万元,占“冰桶挑战”专项捐款金额总数的将近90%。

“京东公益”和“百度公益”更多是公益资讯的平台,募捐这一块并没有突出的表现;而“京东众筹”则将众筹模式应用到慈善筹款中,“百度慈善捐助平台”也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主打公益帮扶。

“公益宝”、“联劝网”这些知名度相对低一些的募捐平台,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它们能够入选,可能是准备工作或基础相对好一些。“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基金会中心网”、“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息平台”本身是公益组织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信息聚合平台,它们最主要功能是慈善信息整合,募捐这块相对来说目前还不是特别突出。

这个名单里,最受关注或最有争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一些并没有多少互联网募捐经验的平台入选,另外则是一直争议不断的“轻松筹”。

进入“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和“百度慈善捐助平台”的主页,可以看到募集项目都是刚刚上线,百度才10个项目,已筹资金最高的是30.5元,中国慈善信息平台上的项目虽多一些,已筹资则都是0,很可能二者都是为了入选而临时抱佛脚;“基金会中心网”、“新华公益服务平台”,则目前在其主页上并没有发现有互联网募捐的经验或渠道,当然,不排除这是这些平台未来构想的方向,但《通知》里有关申报信息平台的基本条件的第二条规定:具有独立的慈善信息综合展示、查询页面和单项募捐页面,具备项目进展反馈、留言评价和在线投诉等功能,能够满足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终端显示要求。很显然,这些要求目前的这几个平台还仅仅是差强人意或不具备的。

当然,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轻松筹。2014年9以后才上线的轻松筹,目前已经有近1.6亿的支持次数,8700多万的注册用户,100多万筹款项目,所以强势挤入名单前五。与广受公众好评(从使用率就可以知晓)相反,其也受到公益业界的广泛质疑,质疑主要围绕着“没有公募资质”、“发起项目门槛底,潜在风险大”、“收取管理费”这几点。

早在《慈善法》起草与审议的过程中,公开募捐就得到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公开募捐与个人求助两个概念一直被很多人误解和混淆。对于轻松筹来说,从一开始,它更多是作为《民法》范畴内个人求助的渠道,但公益界总是把它视为《慈善法》所规制的公开募捐。所以“没有公募资质”这个质疑是不成立的。

在民政部公示这13家拥有公开募捐名单之前,这些名单上的平台,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与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合作筹集善款,通过公募基金会进行托管,平台不承担资质以及资金管理等风险,但平台也进行严格的资料审查工作,以保证项目的真实性。这样的设置,从运作与管理上是合理的,规避了很多风险也规范了募捐的合法方式。但这也无疑提高了门槛。对于很多需要救助的普通民众来说,轻松筹仅仅需要上传求助者及其关系人的基本证明资料,就可以在朋友圈等发起筹款,于过程中再加上相应熟人担保的背书,就会不断地得到信任担保权重的方式,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更受关注的其实是风险问题。确实,近些年各类诈捐骗捐的事件不断,而每一次诈捐骗捐都是对于公益行业的伤害,冲击人们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信心。但具体在轻松筹这个平台上,从项目发起的流程来看,确实很简便门槛很低,也很容易造假。但其有效的缓冲机制是,它的发起往往是基于朋友圈的熟人传播,这就需要足够强的朋友圈信任机制的担保,我们能放心通过轻松筹捐款,是基于朋友圈熟人验证与真实性担保的基础,也就是说,它是面向特定人群的个人求助。不像其他平台的公开募捐,是面对不特定的人群的,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留有极大的不透明空间。

还有管理费的争议(目前轻松筹每个项目提取2%管理费),其实不值得一辩,这完全是中国公益理念落后的表现,首先,对于平台来说,它也是有成本的,比如第三方支付接口使用费、后台审核、技术支持等等,所以合理的管理费是可以接受的。这一点与腾讯、阿里系、新浪微公益的各个平台不一样,它们收益是通过公益带来流量或支付工具的使用来间接实现的。另外,其实对于求助者来说,只要有一个平台能够便捷快速地帮助和满足他的所急所困,比起各种手续、流程、门槛,其实很多人更乐意管理费这个简单公开的方式。而且对于轻松筹来说,公益筹款只是平台的很小一部分,它主打还是大多聚焦在用户的日常生活领域的众筹,本质上平台还是以商业公司的模式运作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轻松筹是当下满足社会救济的良好渠道,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轻松筹可以很好地满足大病急病的求助,在其他渠道里,各种繁琐的流程与审核,无疑是设置救济的障碍,对于民众来说治病救人远甚于行业人所关注的程序与法律规范。更何况,只要有完善规范机制,这样低门槛的筹款渠道,并非必然就会导致骗局横生的结果。在机制上,一是落实平台责任,及时监管项目,发现问题及时停止并追回资金;二是完善信用保障机制,依托人际传播中的信任关系,保障募捐的真实进行;三是建立更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让捐款人可以更方便地监督项目筹款和实施进程。面对中国这一个社会保障制度极其薄弱的国家,轻松筹可以说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少数社会自救和自助的便利渠道,所以才更受普通民众欢迎。

伴随着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公示,新《慈善法》将开始正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深刻影响到公益行业。但对于民政部等管理部门来说,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比如后续的哪些平台入选,其入选标准如何细化(就目前名单来说,入选标准是禁不住推敲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平台出了问题,如何监管?有何依据?退出机制是什么?监管方如何应对这样沉甸甸的责任?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以规范运作。

(作者系资深公益媒体人、《南方都市报》高级评论员)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