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再遭美国标普降评级 国际机构唱衰中国银行业?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9 16:28:5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在连续两年调降评级之后,近日南京银行终于坐不住了。经过与标普的沟通无效之后,南京银行与标普终止了多年的合作。南京银行的评级风波仅仅是国内银行评级遭调降的一个缩影,而银行和评级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视角差异。

  实际上,国际评级机构两年来频频在唱衰中国银行

(3.230, -0.03, -0.92%)业,担心银行业受到国内宏观经济拖累,但是国内业界对银行的风险多持乐观态度,对评级机构普遍的调降评级并不认可。

 

  评级争议

  6月27日,标普评级宣布,将南京银行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并将该行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和短期评级也相应的做了下调,并确认该行长期"BB+"和短期"B"的发债信用评级。不过,此后应南京银行要求,标普撤销了上述评级。

  标普认为,评级的负面展望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风险上升,而南京银行的资本水平下降。标普预计该行资本充足率可能将降至5%以下的水平,而5%是南京银行当前评估和整体评级的最低界限。

  南京银行方面则称,南京银行加强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拨备水平,此举能够应对未来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但却被标普误认为资本的弱化。同时,银行在通过各种手段补充资本,并于去年发行了150亿二级资本债券。

  "标普的评级标准是按照它的一套方式,而忽视了银行方面应对风险的能力。"南京银行相关人士称,南京银行正处在一个扩张期,指标也是符合现行监管规定的。单纯考量资本充足率进行评级,对银行的管理和风险评定并不全面。

  数据显示,南京银行在2015年核销不良资产总额27.1亿元,而2016年一季度核销8.56亿元;2015年末拨备覆盖率为430.95%,2016年一季度则为447.33%。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6年3月末,南京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2015年末的9.38%下降至8.21%,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35%下降至9.03%。

  南京银行方面表示,年初均为银行业务的集中期,而该行一季度的业务扩展肯定是对资本有所消耗的。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创新业务、同业和表外业务也增加了计提资本,这些都会引起资本充足率的变动。

  更重要的是,标普将南京银行的长期发债人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之后,在债券市场的认可将影响较大。据了解,按照标普的评级序列,BBB序列与BB序列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称为投资级,后者称为投机级,评级结果的定性将会导致债券归类差别。

  "银行方面的业务和财务都没有问题,甚至是越做越好,下调评级是缺乏说服力的。"上述南京银行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南京银行高管对标普所称的风险并不认可,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6月8日,南京银行董事及高管增持了公司股份3.9万股。

  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表示,由于南京银行和标普的合作期满,加之双方分歧较大,南京银行决定终止双方合作。

  看空银行业?

  在中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南京银行并非被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国内银行。6月17日,某股份制银行的长期发债人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B",展望稳定。其理由仍是未来12~24个月内该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实力将面临压力。4月1日,标普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则在今年3月份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降至负面后,将25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12家国内商业银行。

  "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理由大致相同,就是经济下行、银行不良上升,以及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变弱的预期。"一家股份行人士称,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国际评级机构存在区别,而这种差异还在逐渐变大。

  记者了解到,国际评级机构在对银行作出评级时,主要是对"一般资本水平"的情况考量以及近期行业的风险预期。其中行业的风险预期则是由宏观经济的趋势评估和商业银行风险趋势评估两个部分。宏观经济趋势评估是国家经济预判和政府支持;商业银行风险趋势评估则侧重看资本缓冲。

  但是,国内监管层表示评级机构过于担忧。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曾表示:"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我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

  2016年7月6日,银监会起草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旨在健全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和要素,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尤其是中小银行在扩张时,监管将重点把控其潜在风险。"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大行的风险目前是可控的,而小行在于业务创新中的规范,要通过制度和法规建立,降低其风险。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