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居住文化
布依族,旧称“仲家”,大多居住在河网密布的河谷地带和平坝地区,故有“客家住街头,仲家住水头”的谚语。有学者研究认为,“仲家”即“种家”,指居住在河边以种植水稻为业的布依族,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苗岭以南珠江流域的涟江、蒙江、格凸河、坝王河、红水河、曹渡河、可渡河、打狗河、独山河、打邦河、黄泥河、马别河、北盘江、南盘江两岸。
多姿多彩布依房
居住在贵州中西部的布依族村民,其住地山多石头多,且石头多为水层岩。村民就地取材,以石建房:以石块奠基,以石板砌墙,以石片盖顶,致使某些人误认为布依族民居就是石板房。其实,布依族民居是多姿多彩的:从居住环境看,有水边居、山地居、岩洞居;从房屋外形看,有石板房、茅草房、夯土房、吊脚楼;从房屋结构看,有穿斗式、抬梁式、绑扎式;从墙壁装修看,有石头墙、木头墙、泥土墙、竹子墙。石头墙,有石板镶嵌、石块干砌、卵石垒砌等多种;木头墙,有木板竖向装修的、木枋横向装修的和圆木绑扎等多种形式;泥土墙,有夯实的,有土坯的,或两者结合使用的;竹子墙,有用毛竹编织的,有用篾条编织的,有用竹席围护的。泥土墙外,有的加抿石灰,或通体全抿,或抿窗户四周;竹子墙上,多半刷有灰浆,灰浆多为稀泥,或为牛粪,或为和有谷壳、稻草、牛粪的稀泥。有的山墙,底部用石头,中部用木板,上部用竹子;或者底部用石头,中部用泥土,上部用竹子、秸秆、茅草之类,既经济实惠,又美观大方。
黄果树瀑布附近的布依族石头寨
石灰粉墙的布依族民居
布依族民居也有吊脚楼,几乎都是从正面石级进屋。吊脚楼的底层,用石头砌墙,墙体颇厚,门窗较小,用以圈养耕牛。安顺、镇宁一带的山墙石质墀头,雕成龙嘴形,颇具地方特点。
吊脚楼二楼是生活起居的中心,炉灶、火塘,设在靠山一侧实地上。如果实地不敷使用,或者根本没有实地可用,则在安装楼板时留下适当面积,其下搭个支架,架上放个木框,底部铺垫泥土,四周镶嵌条石,做成楼上火塘。布依族民居的炉灶,忌讳朝东,民俗认为,朝东冲撞太阳,容易引起火灾。
贵州南部一带的布依族民居,开间很大,楼层却不甚高,山石垂直向上,民居横向展开,一横一竖,稳重和谐,富有韵律。大多做成歇山顶,为的是增加房子两头的使用空间。屋脊两端,微微上翘,显得轻盈,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黔南的独山一带,布依族民居多用砂土夯筑山墙,隔热保温,冬暖夏凉。当地溶洞较多,布依族村民依崖建房,洞中栖身。300多年前,徐霞客在独山就曾看到:“崖半有洞,门西向,数十家依之。”关于布依族先民“岩洞居”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隋书·南蛮传》:“南蛮杂类……,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布依族村寨夯土墙民居
土司古府马头寨
历史上,布依族长期为土司所统治。今贵阳市开阳县还保留有一个“土司古府”马头寨,其村寨建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头寨古建筑群”主要特点有四:第一,居住环境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特征。马头寨地处千亩大坝——“底窝坝”西隅,寨前有清水河为屏,寨后有百花山作障,田连阡陌,流水潺潺,人称“银水绕金盆”。第二,住地选择符合土司衙门的修建原则。马头寨现有200多户,1000余人,其中宋氏占半数以上,是水东宋氏土司的后裔。据文献记载,宋氏于元初建“靖江路总管府”时迁入今马头寨,明初建“底窝寨总管府”,总管宋德茂是马头寨宋氏村民的直系祖先。自元代建“底窝紫江等处”起,马头寨有700多年历史。土司建立村寨,出于安全考虑,放弃地势平坦的河谷,选择易守难攻的台地。第三,民居布局符合土司官员的安全利益。小户人家住在台地前沿,殷实人家住在台地中部,大户人家及土司衙门建于台地后部。“底窝总管府”建于后部“大朝门”,因其地势较高,便于观察动静。寨内第二大姓涂氏于明初迁入,与宋氏结拜兄弟。虽然如此,因其不是土司,房屋仍然不能建在台地后部。第四,建筑装修具有民族融合的许多特点。马头寨民居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留下的木结构建筑物,朝门、大门、栏杆及家具,拥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木装饰。图案或为“万”字,或为“寿”字,或为蝙蝠(寓意“福”),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最为常见的图案。大门门槛用椿木,门闩用楸木,门框用梓木,寓意“家有春秋子”。“腰门”的上门斗制成牛角形,寓意“有牛把门,安然无恙”。腰门拉手,制成葫芦形或如意形,寓意“福禄寿禧”、“吉祥如意”。
南明行都新安镇
安龙县新安镇,是布依族高度聚居的城镇,同时还是南明政权永历皇帝流亡抗清的“行都”。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于其地设置“安隆守御千户所”。清顺治九年(1652年),永历皇帝流亡到此,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暂作“行都”用。十五年(1658年),清军攻克安龙。嘉庆二年(1797年),将“安龙府”改为“兴义府”。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安龙一直是黔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迄今留下几条古街道和若干木结构民房以及几组足以见证安龙重要历史地位的古建筑群。
安龙新安镇的古街道,虽然蜿蜒起伏,但都清一色的石板铺垫,宽敞豁达,颇有几分“大都市”的气派。你看脚下的众多巨型石板,几乎光可鉴人,忠实记载这座历史名镇的似水流年。街道两侧,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古民居、古店铺。乍一看去,似曾相识,并不特别,但仔细观察,不乏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比如店铺,几乎都是石柜台而非木柜台,并且同一店铺的两个柜台还不一般高。因为房子当街而立,沿街依山就势,便造成靠山一则地势较高,而另外一侧较低,为使两个柜台台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较低一侧的柜台从下到上必然要高一些。这么一来,骑在马上即可购买商品,倒也方便骑马过往的顾客。作为山城商肆,诚为一道景观。
又如,所有木结构穿斗式古民居的挑檐枋,都整齐划一地做成“象头形”。传统民俗认为,“象”与“祥”,音相近,“大象”即“大祥”、“吉祥”。象头形挑檐枋,高高在上,寓意“吉星高照”、“祥从天来”。大象被一些宗教界人士视为神。印度教中有位“象头神”,被认为是把人和大象的智慧汇集于一身的“智慧神”。欲想事业有成,必先礼拜“象头神”,因为他统御一帮善于捣乱的小神。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普贤”骑白象,司“理”德,为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与骑青狮、司“智慧”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并称,皆为“吉祥如意”之谓也。
再如,当街而立的古民居,前为店铺,后为居室,店铺堂屋修建“腰门”。所谓“腰门”,即于大门外侧修建一道半截子木门,约有门的“腰”部高。这道门的用途,只是一个标志,不起护卫作用,最多只能拦阻鸡犬之类登堂入室。“腰门”的好处是可以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腰门”装修,各具特色。上门斗,有的做成如意形,有的做成桃子形,有的做成牛角形。如意形,自然寓意“吉祥如意”。而桃子形,即寓意“长命富贵”,又可以“消灾去祸”。众所周知,桃子通常与寿星相伴,被称为“寿桃”,是“长命富贵”的象征;但同时,桃子又有“桃符”之称,被视为可以辟邪的“灵物”,正如宋代名人王安石所言:“总把新桃换旧符”。也有将上门斗制成祥云、灵芝、虎头的。总之,意在于驱灾辟邪、吸福纳祥。“腰门”拉手大都制成葫芦形、石榴形。葫芦、石榴,其籽众多,皆为生殖崇拜的理想对象。人们还认为,葫芦既代表“福”,又代表“禄”,可以作为“福禄寿禧”的替身。石榴酷似瓶子,将“瓶子”刻在拉手上,意为“进进出出,平平安安”。
大门门簪,俗称“打门棰”,或雕刻太极、八卦,或雕刻牡丹、葵花。民俗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八卦是派生万物之本源。房东如果做生意,可收“一本万利”之效。牡丹象征富贵,葵花象征多子,刻在门簪上,求的是荣华富贵、多子多孙。有的人家,在门楣上钉一块扇形木匾,或雕刻扇形窗棂,寓意“积善人家”、“为善最乐”。
那年,笔者到安龙考察,恰逢春节期间,看到凡是古民居都张贴有对联,使古都风貌平添几分古色。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过年就有悬挂“桃梗”、“桃符”的风俗。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传统春联多见“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桃符”改称“春联”是明代的事。据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不仅微服出游视察,还给学士陶安等人题写春联。帝王大力提倡,使张贴春联之风日盛而经久不衰。不知道,曾为南明“行都”的安龙,在老房子上贴春联,是不是与怀念那段远离我们而去的历史有关?或许吧。
- 贵州都匀:“小办井”布依村寨唱响乡村振兴进行曲2022-08-24 02:08:01
- 元庆史话话新天 ——评 《元庆史话》文集2022-08-05 02:08:40
- 毕节市职工象棋围棋比赛在赫章举行2016-09-27 05:09:29
- 重走长征路 感受毕节巨变 20余家媒体走进毕节2016-09-27 05:09:36
- 鸭池河上架“琴弦” 铺成“天路”通中原——鸭池河大桥变迁纪略2016-09-27 05:09:05
- 毕节:夜郎“千年古国”等你探秘2016-09-27 05:09:33
- 聚力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2016-09-21 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