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马河区 “转”好三步 山沟沟变成“聚宝盆”(图文)

文/摄 韩佳璇 刘斌 黑龙江日报记者 马少忠
八月,进入旅游旺季的伊春市乌马河区,又新添了两景:青山绿水间,出现了十几个“伊春森林猪”养殖基地,区辖11个林场(所)干部当起了猪倌,职工新增就业300余人;另一景在区址南麓小区打造了特色餐饮一条街,11个林场(所)领导当老板,带领富余职工开起餐饮店,西岭全羊锅、育苗山野菜馆、安全森林猪宴……个个“响当当”,大发“旅游财”。
乌马河区区长李光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乌马河区始终坚持“三转”带来的喜人结果。
2011年,伊春林区终止了延续60多年的森林主伐历史,进入以生态为主导、向绿色要效益的绿色化转型发展时期,乌马河坚持“转”字为先,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创业创新,融合发展。
无林可采,有林经营,乌马河区特色种养形成“气候”。在“种”上,他们以优质食用菌为主攻方向,着力做大规模。伊林公司采取物联网自动喷灌、富锶元素植入、棚式立体栽培等多种黑木耳种植新技术,生产的优质黑木耳售价达到普通木耳的3倍以上。以伊林经营所的木耳和伊敏林场的香菇为牵动,全区年产优质黑木耳900吨、香菇56吨。在“养”上,他们以森林猪为重点,以宝宇集团为龙头,在西岭林场建设了森林猪和野生动物驯养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林业职工”模式,带动全局森林猪存栏量达2.3万头。全区还建成苗木、蔬菜、花卉种植基地,鹿、狐、家禽等养殖基地17个,特色种养正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以龙头为牵引的规模化、产业化层级跃升。
山沟沟变成“聚宝盆”。沟谷,有着林间特定的“小环境”,极具开发利用潜力,过去是林业生产的主战场,如今在乌马河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聚宝盆。他们坚持“龙头牵动、整体开发、全林利用”的思路,结合生态移民和林场所撤并,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东沟、南沟两大沟系进行了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在南沟成功引进宝宇集团,将西岭、前进、向阳工段进行整合,建成了集住宿、餐饮、温泉、狩猎为一体的西岭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在东沟,与新昊集团合作,对伊东、伊青等林场所和伊东农牧场实施撤并,利用撤并后的闲置土地开发建设梅花山风景区。两大沟谷犹如腾飞的两翼,拉动乌马河沟谷经济向纵深发展。去年,西岭和梅花山旅游度假区分别接待游客6.2万人和7.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30万元和841万元。
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乌马河坚持林中与林外“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二三产共同发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以森林食品、木业加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林外产业体系。向林外转,打造了乌马河绿色转型发展新引擎。五年来,全区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5.2亿元。北货郎森林食品公司投资1亿元在伊敏林场建设了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2015年生产菌包200万袋,加工食用菌干品15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乌马河扎实推动对俄合作升级,向域外转,走活了“劳务输出、域外合作、进口贸易”三步棋。
劳务输出旗开得胜。乌马河施业区面积小,较早陷入无林可采窘境,倒逼他们开辟“第二战场”。2004年1月,乌马河与马来西亚常青集团签订了对俄采伐劳务输出合同,拉开了赴俄采伐的序幕,当年采伐队员每人净赚6万多元。乌马河人吃苦耐劳、敢打硬拼、遵章守纪的优良作风,赢得了俄方和常青集团高度赞誉,采伐任务逐年增加,采伐队伍不断壮大,职工腰包越来越鼓。
图为乌马河林业局赴俄采伐规模不断壮大。
- 黑龙江省3项目入选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2022-09-12 09:09:58
- 黑龙江启动实施高校商科教育改革创新方案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培养复2022-09-12 09:09:58
- 沃土沐新风2016-08-22 11:08:48
- 乌马河区 “转”好三步 山沟沟变成“聚宝盆”(图文)2016-08-22 11:08:05
- 大庆优化发展环境 如遇到办事难、脸难看等问题可举报2016-08-15 05:08:22
- 黑龙江计划五年内压减1/3炼钢产能2016-08-15 05:08:45
- 15日起哈尔滨通乡街公滨路等 5路段部分封闭2016-08-15 0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