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极而智慧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28 10:48:03
来源: 网络
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
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
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守静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钱钟书在春节也一样专注学问,
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只透过门缝寒暄几句,没有让客人进屋,有些不近人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的功力,才铸成大美之作。
“动静等观”。
人的生命与动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美,但不能过,更不能变味。
追求动态美更不能演变成:公共场所的喧嚣,极尽显露能事的夸张动作,
声嘶力竭的吼叫,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资讯的有量无质。
这都属于厚动薄静,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静能安。
韩国的一项长期跟踪实验显示:长期身处节奏过快、喧嚣的环境,
少年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疾患,成年人逻辑推理能力会弱化,
主管短期愉悦的细胞会更活跃。美国的脑科学研究也证实:
长期守静有利于神经细胞轴突的延长,有利于信息在脑细胞中的存储、
分辨、比较与联系,有利于提升记忆力、分析力、判断力与决策力。
这些恰恰应验了“水静极而形象明,心静极而智慧生”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等诸多中华古训。
守静以削冗举要。
信息爆炸的当今,削冗力、举要力至关重要。此力不举,
个人就无法从杂乱的海量信息中甄别出主信息与有效信息。
此力足,主信息得以甄别,有效信息得以链接,创新性认知易得,大美之作可成。
而削冗力、举要力、甄别力、链接力的提升无一不需要守静。
万万不可因占有信息的过于求多而挤没了“思”的时间,车多而不管理堵路,
信息多而不整理堵心,学而不思则罔。过多的信息缺乏整理,带来的只能是负效用。
只有在“不窥牖,见天道”的守静中方能带来创新与突破。
守静以求“信息一致”。
神经生物学进一步证实,注重整理信息使头脑中信息得以一致,
不但有益于认知创新,而且有益于提升积极情绪占比。
杨绛百岁时感言: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谁得“内在信息一致”之法,谁就得“真实幸福”之道。
守静而“无不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叶、杨两位大师因守静有了大为,并得人生之大乐。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环境略显喧嚣时,多些静,或许更好。
(中地网烛光采编)
>更多相关文章
- 到中年,何所求2019-04-14 11:04:50
- 你愿意花钱买一个“虚拟恋人”陪伴吗?2018-12-17 12:12:20
- 听妈妈话的男生能不能在一起?2018-12-17 12:12:42
- 撒贝宁:别把父母接到身边,那是不孝2018-04-27 08:04:08
- 【心灵空间】当你爱上了读书2018-04-27 08:04:26
- 女人最不情愿嫁的四种家庭2017-12-20 04:12:27
- 【女性空间】婚姻已经很难,别再“窝里斗”了2017-12-20 03:12:59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24小时热门资讯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