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养生必知的5个要点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一个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的确有一定科学道理。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不要急着穿太厚的衣服,适当冻一冻可以避免一些疾病发生。但是“秋冻”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秋冻”养生的5个要点。
三秋之冻各不同
初秋,暑热未消,时不时会有“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开始“秋冻”的最佳时期,最适合耐寒锻炼。仲秋,当是长衣衫上身时,所谓“(农历)二八月乱穿衣”,一定要注意加减衣服。晚秋,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切勿盲目受冻,否则对健康不但无益还有害,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适当“冻一冻”
防病“养阴”,古今养生家都主张“秋不忙添衣,适当冻一冻”,以增强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即使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以免过早多穿衣而导致体热多汗,汗液蒸发致阳气外泄。还有句谚语“白露身不露”,说明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容易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秋冻”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掌握。
“秋冻”也要讲究耐寒锻炼
“秋冻”不只局限于“秋不忙添衣”,还要从广义上理解,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无论哪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秋冻”应有度
适当地“冻”一下身体,会增加皮肤和粘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抗病防病。但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度。以“秋冻”为例,当时令步入暮秋(10月至11月)时,应及时添加衣服和棉被,否则健康人也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则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冻”要把握时机
“秋冻”不是让人一味地挨冻,而是随气温变化加减自如。气温开始下降但并不寒冷时,无须急着加厚衣物,但是夜间气温较低,时而伴有凉风,一定要换上厚点的被子。遇到气温忽然大幅下降的天气,则一定要添加衣物,尤其是原先有胃病史和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病或加重旧病。另外,不要因为秋天气温还高仍穿凉鞋、拖鞋、吊带衫、露脐装等等,因为人体的阳脉从脚起,秋天护住脚就等于护住人的阳气;而丹田就在腹部,它是元气之根本,护住肚子就是保护人体的元气。阳气和元气充足,人体的免疫力就强,就不容易得病。
- 云南:提质建设62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2024-01-26 06:01:45
- 寒假里孩子如何预防近视?2024-01-24 06:01:55
- 江苏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35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2024-01-18 06:01:25
- 南昌居民健康素养提前实现国家规划阶段性目标2024-01-18 06:01:05
- 山东将评定学校食堂信用 失信将受联合惩戒2024-01-18 06:01:13
- 山东将建设不少于80个基层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站2024-01-18 06:01:35
- 绘就健康生活美好画卷2024-01-16 0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