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神童制造就有多少悲剧上演
许多人正是因为从小不太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长大后的社会生存总是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至于那些从小就被当作神童而圈起来的人,这种代价往往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最近,媒体还原了一名神童的今昔悲欢——他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然而,这名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延续神奇。2003年,他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后来求职、求学一路坎坷。目前已结婚成家,在一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4年。和古人所记《伤仲永》多有类似,今昔对比亦可谓“泯然众人矣”。
这名神童的制造者,正是他的母亲曾学梅。她一路陪读,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他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不能不说,这名神童制造者,正是悲剧制造者。
想起鲁迅先生说的“泥土精神”。他说:“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然而,天下又有多少父母因为担心自家的天才“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而自告奋勇地想成为“泥土”?其结果,多如曾学梅这般,神童是培养出来了,但离开了自己这块“泥土”,便很难生存了。其实质,亦正如曾学梅所悔悟的“是我的错”,如古人所云“爱之适足以害之”。
说来还是很多家长内心里,有一颗“望子成龙”又急功近利急不可耐的心,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一样,有出息。这种心愿太急迫,育子之路就可能走偏。说到底,这是一种病,一种崇拜智商的病,崇拜成功的病,更以智力发育为通往成功的惟一路径,以为一俊可以遮百丑。从根本上说,这又是一种社会上的畸形成功观在一些家长身上的体现。其观念越偏执,其做法就越偏离。
人总是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的,不能在自家温室里待一辈子。要习得这种生存本领,智商重要,情商同样重要。学习重要,独立生活、与人交往同样重要。这种社会生存能力,需要从小习得,不可能凭空获取。许多人正是因为从小不太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长大后的社会生存总是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至于那些从小就被当作神童而圈起来的人,这种代价往往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这个道理,很多家长其实也明白,只是在实践中失了准寸,往往是自己能代劳的都替孩子代劳了,结果就是孩子无法再“劳”了。孩子终要长大,终要放飞,与其任他将来吃苦受罪,不如让他现在就受罪吃苦。与其一直握在手心将来无法放手,不如现在试着放放手。但愿这个神童悲剧故事能让今天的父母读懂这些内在的常理。(作者 乔幽行)
- 贵州纳雍:校园文化墙化身文化“强”2024-02-01 05:02:44
- 江西七部门联合部署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工作2024-01-26 06:01:55
- 甘肃普通专升本免试招生3月4日起报名2024-01-25 06:01:26
- 去年甘肃教育支出首次突破700亿元2024-01-25 06:01:41
- 河南省印发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2024-01-24 06:01:51
- 西安新增15个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2024-01-24 06:01:50
- 广西今年本科对口中职计划招生2000人2024-01-19 0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