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原标题:让百姓充分享受文化惠民成果
■建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精准供给文化产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400余场次。
■创建培育文化品牌,“西岸文化”品牌渐成气候。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近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举办的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文化部、财政部为包括天津市河西区在内的全国32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授牌。这是河西区继国家卫生城区、国家文明城区等重量级荣誉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称号。
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河西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整合文化资源、搭建文化平台、打造文化品牌、壮大文化队伍、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文化品位,全力推动河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助力“美丽河西 首善之区”建设。自2013年9月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起,河西区将其作为文化民心工程,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本市“首善之区”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为民创建,创建惠民”为宗旨,倾力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河西区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全员参与,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抓创建的生动局面。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制度保障的同时,全区加大了资金投入,为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充分发挥市级文化资源高度集中的优势,河西区采取政府购买、提升改造、资源整合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有效促进了公共文化事业均衡发展。其中,包括加强与十大市级文化院团和众多文化场馆的战略合作,投资建成总面积13200平方米的河西区文化中心和建成13个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4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体活动室等,构建了以市级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区级文化设施为主体,以街道、社区文化阵地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河西区把群众需求反馈机制作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并将成果转化运用到示范区创建实践中。通过构建供给机制、精准供给产品和按需供给设备等举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400余场次,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全区坚持在创建中培育品牌,在培育中打造精品,不断满足群众高品位的文化需求。在“西岸文化”品牌的带动下,惠民广场演出季、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剪纸艺术展等文化活动蓬勃展开。河西区积极培育、储备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人才库中仅国家和市级专家就达500人,文化团队中的志愿者已超过3万人。河西区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包括大力推进PPP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打造“西岸文e”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成61个城市书吧、36个图书漂流基地等一系列新举措,实现了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示范区的创建,有力推动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发展,让河西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成果。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未来几年,河西区将针对公共文化设施“西部多、东部少”的短板问题,加强规划布局,在全运村、新八大里、新梅江地区配套建设一批文体活动中心,做大做强东部地区文化载体,为百姓提供更加便利、优质、均等的文化服务。同时,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区域文化联动发展,引进优质文化资源项目,提升西岸文化特色品牌,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具有河西特色、符合百姓需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记者 郝培杰)
- 山东将实施文旅高质量发展行动助推消费提质赋能2024-02-01 07:02:00
- 2024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开启2024-02-01 06:02:45
- 加快研制先进标准 提升“好品山东”品牌价值2024-02-01 06:02:08
- 聚力“415X”重点产业 “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启动2024-02-01 06:02:53
- 浙江加快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2024-02-01 06:02:33
- 浙江去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316.6亿元2024-02-01 06:02:47
- 春运前5天长江客船游客突破15万人次2024-02-01 0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