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寨三亚文门村:历史厚重 诗意流淌
原标题:千年古寨文门村:历史厚重 诗意流淌
日前,海南省公布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首批40个在规划布局、生态人居、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被命名为“海南省美丽乡村”。其中,三亚中廖村、文门村入选。
三亚文门村,位于天涯海角游览区西北处,是一处风光秀丽、生态优美的“世外桃源”,走进文门村,四周山岭环抱、峰峦重叠,盆地中央是一望无际的农田,道旁的黎族村落小院,房前屋后种满经济作物,湖光山色与田园风光交织成一幅风景图画,无不显示文门村的静谧和富庶。
这里曾经是州官朝宦往返崖州的驿站和隐歇之处,走在村内到处都可看到刻石留题,历史遗迹随处可寻,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曲折的“崖州古道”依然步履清晰,有古木葱郁的“贡果园”,也有“惊天石”、“读书石”和“官帽石”等大小奇石,厚重的历史中流淌着诗意,带给人惊喜,被誉为“天涯第一村”,是海南著名的“千年古寨”。
寻访探幽 古村历史遗迹多
这组“钦差读书石”是钦差苗曹汤当年休憩、读书养神的地方,他们倚石做教坛,教化当地黎童识字知礼。如今,漫步在土壤水库,轻风吹过头顶的榕树叶,人们仿佛还能听到钦差在此教授黎童读书的声音。
除了这两块石头,漫步文门村,田间坡头、湖堤河岸,甚至是路边,人们还可以看到官帽石、狮子石、双桅帆石等大小石头,美石、顽石,或“特立独行”,或重叠成阵,或星罗棋布,它们点缀着文门村的山山水水,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这些石头和树木,也诉说着一条清晰的“天涯古道”轮廓,这条古道曾经承载着许多保护生态的人物掌故和文史轶事,演绎着古老的天涯文化。这条“天涯古道”,应该亲眼见证过这条路上走过的朝廷钦差、流谪相臣、开边将军、戍守士卒、执宰州官以及南来北往的商贾旅客,进进出出的土著士民。
行走在文门村,古老的村子掩映在厚重的历史与浓郁的绿意之中,前庭后院无不见槟榔飘香、芭蕉挺翠,鹅卵石的小路从浓密的椰林中延伸,把家家户户串联在一起,浓烈的乡村情调和幽雅清静的大自然环境,也让人心旷神怡。
文门村历史上曾对沟通黎、汉交流,维护地方稳定、加强国家民族团结有过积极贡献。
据《文门村史》载,南朝隋初,冼太夫人抚定海南千余黎峒。当时,委派白虎将军南下宣威怀远,曾在文门寨设坛,会聚众峒黎首,歃血盟誓“齐心归化中国”,隋文帝论功行赏,特赐临振县为冼夫人汤沐邑(封地),临振郡即今三亚市政区,由此文门村乃是三亚市以至琼南一方黎峒最早接受朝廷招抚,沾沐中原教化的古老村寨之一,村史当在千年以上。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钦差大臣苗曹汤、太守程哲、范云梯等三人奉命来海南开边,巡视至文门,但见四围青山怀抱,左右蟠龙向海,得水藏风,祥云紫光泛起。因此,他们便认定此地为福地,决定驻节其中,寻访黎山奇景,定“文门”为村名,以敷扬文教。后来,清代有钦差大臣和州、郡太守等先后到此驻节观风,遗存的不少古迹都是历史的见证。
文门村四周环山,位于出山入海之地,其四面“崇山峻岭入桶形,仅有一石门”(《崖州志》),文门岭、荔枝岭、下马岭、红土岭形成四面青山环抱向海之势,从文门村往天涯海边,乱石丛生无法骑马过岭,故此地又名为“下马岭”,而从“下马岭”入海边还有一堵石壁阻道。古时候,从汉民环居的天涯海滨进入文门村,只有唯一一条通道——“石门子”。在当地村民的印象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崖州到海南各地运盐、装货的马队还时常从此路过,后来因修建高速公路,陡峭的“石门子”原貌已不复存在,而至今两旁高耸对峙的巨石,可以想见当年进村的艰难。
关于“石门子”,《崖州志》中是这样记载的,“从马岭汛后入石门,两山对峙,凿石以通,深达二里”。在古代落后的条件下,要用分散的民间力量完成这么艰巨的交通工程,也是不可能的,应该说这是官府征调民夫、工匠或者派遣官军劈石开山,修建“官道”的遗迹。可以说,这条“石门”,承载与见证了山与海、蛮荒与文明、封闭与开发的变迁。
文门村这个“千年古寨”,虽然历经无数朝代更迭,依然朝气蓬勃,生生不息。11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文门村,国道一旁的大片田洋里,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稻谷,平整土地以备种植冬季瓜菜,轰轰的收割机打破了田野的宁静……历经岁月沧桑,依然能感受文门村独有的沧桑。
百年“贡果园”
感受生态之美
在文门村,有一块长着多棵古树的“贡果园”,“贡果园”位于文门村西南,紧邻上文门村等村庄。走进这片古林,让人莫不惊叹,只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的荔枝、芒果、酸梅等野生果树,以及木棉、厚皮树等海南特色树种,靠近村庄的大树,居然能够保护得这样好,实在令人惊叹。
该园区占地1200余亩,历史超过300年。相传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朝廷钦差大臣苗曹汤驻节文门村,看见村边野果林熟果累累,硕大美味,于是派人采摘下来,想把这些果实当作岭南贡果的标本进贡给皇帝。为了保护这片
果林,钦差就下令在此处开建果园,禁封“贡果林”。后来在清雍正年间,这片果林被雷火破坏,崖州知府程哲又率领村民补植被雷火击毁的贡果林,并且承皇帝谕旨,告诉村民“世代保护果木,遂成良好村风”。
清宣统元年,崖州太守范云梯从崖州启程,循天涯古道到文门,再从文门沿踪到天涯海滨,在文门期间,他见芒果园中造雷火之灾,召集黎民补植一些林木……两任太守相继保护更新,再加上几百年来民间传说史话,世世代代,约定俗成,村民自觉不在此处砍树、打柴或葬坟,保护生态资源的良好民风村风,形成历史传统深入人心。
文门村民世世代代保护村落周边古树林,并将山下开辟成“文门生态园”,园中有很多古树,如乌墨、木棉、非洲桃花心木、酸豆等,树龄最长的有300年,其中,最大的树高18米,胸径5.38米,树冠15米。在这片古老的果树林里,至今保留着数棵高达十余米的芒果树、荔枝树倔强生长着,有的树干已爬满藤蔓、枝桠间还生长着蕨类植物,这些参天古树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历经数百年仍然旺盛的生命力,展示着由它们记录的沧桑岁月。
“贡果园”虽充满着岁月感,放置在文门村一点也不显得突兀,文门村至今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水稻、瓜菜等农业以及槟榔、椰子等仍占据着村民收入的大部分。
奇石林立
每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
石头成为文门村的一道风景线。文门村的石头,出自自然,不事雕琢,却肖形状物,神态万千,村里的老人说,这里的每块石头都在诉说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在文门村“天涯古道”道旁,有一块高约11米、周长约85米的巨石卧在山岗上,石头一侧约2米宽的垂直裂口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由感到吃惊,这就是“惊天石”。从地表物象的遗留可以看出,文门地区在古代曾发生过雷灾,这一墩巨石裸露在光秃秃的山岗上,首当其冲遭受雷电的攻击,从客观上保护了文门村庄的安全。
惊天石,又被称为文门石族之王。相传,清朝康熙五十三年,钦差苗曹汤驻节文门村时,曾经凭借这块巨石设坛祭石拜天,祈祷太平,恩泽地方百姓。传说有道士路过,凭仰多时,口占“石破天惊、逢凶化吉”,遂乘风而去。太守程哲闻此说,乃称此石为“惊天石”。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以康熙末年响雷霹雳“石破天惊”的传闻,为此石题刻“惊天石”。
在石头背面,有一个很巨大的空洞,可以容纳几十人,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侵占海南的时候,曾入侵文门进行扫荡屠杀,为了躲避屠杀,全村男女70多人逃入石洞中藏匿,躲过劫难,并且在洞中产下了两个婴儿。村民们因惊得喜,化凶为吉,因此就有村宝之说。
村里人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过来烧香祭拜。
与“惊天石”一样有着悠远历史的还有位于村里土壤水库畔的“钦差读书石”,屹立在湖畔的巨石下方,有一大一小两块平整光滑的石头,宛如石床,其上盘转着的小叶榕如同一把遮阳伞,隐蔽着石床,形成了“树抱石”的奇观。
- 山东将实施文旅高质量发展行动助推消费提质赋能2024-02-01 07:02:00
- 2024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开启2024-02-01 06:02:45
- 加快研制先进标准 提升“好品山东”品牌价值2024-02-01 06:02:08
- 聚力“415X”重点产业 “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启动2024-02-01 06:02:53
- 浙江加快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2024-02-01 06:02:33
- 浙江去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316.6亿元2024-02-01 06:02:47
- 春运前5天长江客船游客突破15万人次2024-02-01 0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