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池行业盛会在重庆举行 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建言献策

作者:佘振芳
发布时间:2024-04-30 19:00:16
来源: 重庆日报

 原标题:全球电池行业盛会在重庆举行 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建言献策——为西南地区新能源行业注入新的动力

  在全球新能源发展浪潮中,电池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4月27日—29日,“第十六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4)”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该展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是深受国际关注的电池行业盛会,这也是该盛会首次落地重庆。

  本次展览总面积近18万平方米,设14个展馆,2200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共同参展,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先导智能等行业龙头。一批院士专家、行业大咖带来200余场报告与演讲,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思考。

  首次入渝

  赋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以下简称CIBF)作为品牌展会,2024年是主办方首次增加CIBF巡展。为何第一站便定位重庆?

  主办方介绍,近年来,重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逐渐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电池产业高地。首先,重庆物流通道、口岸众多,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有助于电池产品的全球输出。

  同时,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正积极绘制万亿级新能源汽车新蓝图。重庆不仅汇聚了通用五菱、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理想汽车、吉利汽车等知名车企,还有10家电池企业落户,如比亚迪、海辰储能等,合计产能约260GWh,投资金额超730亿元,其中包括5个投资超百亿元的电池项目,涉及固态电池等产品。

  主办方介绍,此次展会旨在紧紧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为推动西南地区电池及新能源行业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国内外企业和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从业者提供深入的行业洞察,为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赋能。

  首次设立

  绿色能源馆和展商冠名展馆“上新”

  记者了解到,本届展会亮点十足。其中,C1中央大厅和C2中央登录厅设有1个绿色能源馆,弗迪、德国莱茵等国内外龙头企业携“硬核”产品组团亮相。这是展会首次设立绿色能源馆。

  现场还设有3个先进材料馆、9个智能制造馆和1个国际馆,集中展示了电池全产业链的各项最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活动现场,比亚迪、小鹏、赛力斯、埃安、哪吒、岚图、阿维塔、星途8家著名新能源车企携新品亮相。

  展会还首次设立展商冠名展馆。如,S5馆冠名为“宁德时代馆”,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携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及其最新产品参展,这也是其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国内展会之一。

  此次参展面积最大的先导智能,也首次冠名S1馆,以“能源制造 智慧新生”为主题,展示其新能源动力、储能、智能物流及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现场还发布了16款全新解决方案与产品。

  主办方称,展商冠名展馆是CIBF2024的创新尝试与突破,标志着展会向更高层次、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展会品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还汇聚了来自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和海外采购商,包括美国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开发商KORE Power,韩国知名电池企业SK Innovation、SK ON,日本FUJI TEKKO等。

  建言献策

  探讨全固态电池等行业热点话题

  展会同期还举办了“CIBF2024 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2024中国光储端信协同发展大会”“第五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4 重庆)国际交流会”“CIBICS 第三届国际电池产业合作论坛”4个高端行业峰会。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首次携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多家机构,邀请多位院士、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行业大咖,带来200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主旨演讲,分享探讨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全固态电池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主题演讲,提出中国发展全固态电池总体路线建议。他认为:“规模产业化时间,不是实验室的样品,更不是论文。所谓的近期就是3—5年,中期就是5—10年,2035年前必须实现商业化。我们要保优势、防颠覆,攻克全固态,兼顾优化液态锂离子电池。”欧阳明高说,基于其团队目前在全固态电池上的研发进展,将来如果考虑回收,全固态电芯成本有望低到0.4元每瓦时。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演讲中表示,2027年,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机会很大,但受成本等因素制约,大规模生产尚不能实现。全固态电池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研发不是1到2、2到3的渐进性创新,而是0到1的原创性创新,能够开辟出新的赛道,并对产业全局产生关键影响。吴凯认为,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制造需要大量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更广泛地开展多种资源的协调、多条线路的协同和众多团队的合作,将各类优质生产要素以更高的效率流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记者 佘振芳)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