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成都园:繁花织就蜀锦美

作者:李菲菲
发布时间:2024-05-14 17:51:14
来源: 成都日报

 (转载)成都园:繁花织就蜀锦美_fororder_未标题-1

  如果把成都之美浓缩于一处,哪个地方最能代表成都?相信很多人会说是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中的成都园。那么,成都园中到底藏有多少“宝藏”?又隐藏着多少故事?昨日,记者前往成都园一探究竟。

  在成都园“花居”中,有一座“繁花入锦”蜀锦文化厅,厅中选取了唐宋时期带有经典花卉的蜀锦佳品复制件作展示,借蜀锦为载体,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蜀锦图案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以植物和自然景物为代表的各种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图案,借此来表达吉祥、如意等美好的寓意。

  另外,蜀锦的颜色鲜艳且不褪色,主要得益于天然植物色素。成都,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有着丰富的天然植物色素。而正是这些植物色素,赋予了蜀锦五光十色的绚丽色彩。其中又以染红色最为著名,蜀锦又被称为“蜀红锦”。

  在成都园,不仅能欣赏到“繁花入锦”,还有目之所及的百花争艳,这其中便有一片“宝藏地”——蜀锦田。

  蜀锦田是以蜀锦的特色纹样和色彩为创意来源,运用50余种成都乡土花卉和创新培育花卉,集中展示面向未来的节约持续低维护花园建造理念。如今,不仅在世园会现场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天目地黄”“白及”“太平花”“琉璃草”“蜀葵”……这些原本在田间山头的乡土特色植物和罕见的外来园艺新品种也在成都街头纷纷亮相,为公园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气质。

  近年来,成都依托四川植物资源优势,以生态资源赋能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建了以“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为载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汇聚社会各界资源,探索出一条特色植物从资源挖掘、开发应用到市场化、产业化的有效路径。

  在林下、高架桥下等光照不充足的城市空间,利用耐阴植物赪桐、野扇花、板蓝、红盖鳞毛蕨等进行生态性组合配置,形成低维护可持续的阴地植物景观;在二环高架、天府广场、三环路及公园块状绿地,则运用抗性强的乡土特色植物小报春、白及、板蓝等开展由点及面的多元化场景配置栽植。在文化系列场景示范方面,以川花蜀葵、木芙蓉、太平花等独具历史气韵的植物为媒介,开展以巴蜀文化为主题的景观探索,续写城市独特文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供图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