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齐折戟修宪公投 民粹主义弥漫欧洲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07 17:07: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当地时间12月4日,备受瞩目的意大利修宪公投以大写的“不”字落下帷幕,发起此次公投的意大利总理伦齐随后宣布辞职。

  继英国公投“意外”脱欧之后,又一只“黑天鹅”降临欧洲。其背后则是民粹主义日益抬头、欧盟逼近新的十字路口的严峻现实。

  根据意大利选举机构的最终计票结果,本次公投的投票率高达70%,反对修宪阵营赢得超过59%的选票,支持修宪阵营只获得约40%的选票。与半年前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发起的脱欧公投类似,此次意大利修宪公投被广泛视为意大利总理伦齐的一次政治“豪赌”。只是后者更多了一份破釜沉舟的悲壮,因为此前民调一直显示多数意大利民众反对修宪。实际上,此次修宪公投正是伦齐推进政治改革的背水一战。2014年,年仅39岁的马泰奥·伦齐当选意大利总理,成为意大利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政府领导人。伦齐以锐意改革著称,意大利国内媒体给他起了个“拳击手”的绰号,更有外媒将其与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相提并论。

  由于历史原因,意大利政治结构臃肿复杂,因其效率低下而广受诟病。意大利议会的规模尤其庞大,其中包括参议员315人、众议员630人,远超美国国会议员总数。议会中党派林立、相互倾轧、人浮于事,导致任何一项议案都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涉及重大改革议题往往要延宕数年之久。这也是意大利经济持续低迷、沦为“欧猪国家”的重要原因。此外,意大利一些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导致全国政令不通,也被视为推进改革的主要障碍。为此,执政两年的伦齐痛感体制弊端,不惜赌上政治生命也要发起全民修宪公投,寄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改革官僚体制,从而突破改革瓶颈。

  根据伦齐政府的方案,此次公投的主要内容是将意大利参议院席位由目前的315席减至100席,并把目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的部分权力转移至中央政府。伦齐宣称,此次修宪旨在通过给议会“瘦身”和把权力收归中央,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加速推进改革、提振国内经济的目的。而在反对派看来,这只是伦齐“抢抓权力、打击异己”的借口。改革总是会面临强大阻力,删减参议院席位更是一着险棋,这将直接触动诸多意大利政客的“奶酪”,所以并不意外地遭到了强烈抵制。包括前总理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意大利前进党和极右翼的“北方联盟”在内的在野党都坚决反对修宪,甚至连伦齐领导的中左翼党团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一些宪法专家也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反对意见。而鼓吹退欧的“五星运动”等右翼政党,更是指责伦齐此举将引发意大利政治民主的倒退,将此次修宪公投引向“民主”与“反民主”的论战。

  轰轰烈烈的意大利修宪公投,以无可争议的失败而告终。伦齐在当地时间12月5日凌晨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接受公投结果,并按此前承诺宣布辞职。

  意大利修宪公投结果,一度引发欧洲市场震荡,欧元兑美元汇率应声暴跌,创下20个月以来的新低,欧洲各大股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市场分析认为,意大利经济正处于脆弱状态,修宪公投失败和伦齐宣布辞职造成的政治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使其受到损害。而早已深受呆账坏账困扰的意大利银行业在此时更是受到格外关注,修宪公投失败引发的市场动荡已令投资者信心下跌。

  据悉,伦齐已于12月5日下午向总统马塔雷拉递交辞呈。总理一职预计将由财政部长帕多安暂时代理。

  随着伦齐辞职,意大利政坛面临新一轮博弈,很可能提前举行大选,各派政治势力都在摩拳擦掌。分析认为,修宪公投失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民众对中左翼政府不满,给了右翼和极右翼政党以可乘之机。欧盟舆论担心,异军突起的反欧政党“五星运动”可能坐收渔利,该党宣称将推动举行意大利“脱欧”公投,尽管其通过选举掌控意大利政局的可能性不高,但其反欧倾向已经引起欧盟担忧。

 针对修宪公投失败导致的市场恐慌,意大利政府和欧盟都在极力抚慰。意大利财长帕多安称,修宪公投不会导致意大利再度陷入债务危机,因为经济基本面已经得到有效提升。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财政事务委员莫斯科维奇也表示,对意大利政府应对当前局面的能力有信心。针对外界普遍担心的意大利政局波动可能触发新的欧元危机,莫斯科维奇回应说:“欧盟有信心、有能力抵御任何政治风险,欧元区不会发生危机。”

  欧洲舆论分析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通过公投成功“脱欧”,意大利之所以能够通过公投对修宪说“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民众对现状极端不满,民粹主义不断抬头。在债务危机、恐怖威胁和难民危机等多重挑战和压力之下,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正在欧洲大陆肆意蔓延,从欧盟及其成员国在贸易和投资政策上日趋倾向保护主义可见一斑。

  作为欧盟第四大经济体和欧元区重要成员国,意大利修宪公投的失败更具有标志性意义,对欧盟的“示范效应”和“警示作用”不容小觑。(鞠辉)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