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案件将大幅减少

作者:记者张维
发布时间:2016-09-03 12:06:42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制网北京9月2日讯 记者张维 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或将迎来重大变革。《法制日报》记者独家获悉,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将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中的逐级上报审查制度引入国内仲裁。如果这一研究最终落地,进入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其带给中国仲裁的积极影响可谓深远,意味着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研究员的说法,这一制度专门“针对否决或者是撤销仲裁裁决”。刘敬东是在北京仲裁委主办的中澳经贸与商事仲裁新发展暨ICCA2018大会前期研讨会上透露上述消息的。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国际商事仲裁采取的是逐级上报制度。即如果要否决或者是不承认、不执行一项国际仲裁的话,必须由地方法院上报到高级法院,然后再由高级法院上报到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作出决定。正是因为这项制度得到普遍认可,其经验移植到国内仲裁的司法审查中,才被提上议事日程。

 

  近年来,仲裁裁决因为各种理由被法院裁决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案例并不少见,仲裁的司法审查标准不一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刘敬东的另一表态也让仲裁界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我们也正在采取措施,以提高全国对于仲裁司法审查标准的统一化进程”。

  司法对于仲裁的态度与立场对于仲裁而言非常重要。据刘敬东介绍,近年来最高法院加大了力量,与仲裁界合作,来提升仲裁司法审查水平。最高法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支持仲裁,包括司法进一步的公开和透明,“推动法官树立一种支持仲裁的哲学和理念”,参与了ADR制度(包括仲裁制度)的改革,“致力于对于受理仲裁司法审查的各级、各类法官的培训”。从前年开始,最高法院加大了培训力度,与中国的著名高校和仲裁机构合作,对全国法院法官进行培训。

 

  此外,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在中国得到的支持也在增多。例如,在去年的一个涉及新加坡的仲裁案件中,最高法院允许法官对于涉外因素做了扩大解释,支持了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我们非常准确地把握《纽约公约》相关条款的精神,对于《纽约公约》第二条第二款做了相当宽泛的解释。我们还严格限制了对于公共政策的运用,并且明确违反了国家行政强制性法规,不等于违反公共政策。”刘敬东说。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