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扫尽“旅游乱象”令游客“尽开颜”
国庆将至,想散心又怕闹心。从游客在北京遭遇“非法一日游”因不满中途补价被扇耳光,到九华山假工作人员拦车兜售高价香,越是临近假期,各类旅游乱象越是迭现。而针对北京这起“非法一日游”事件,北京市公安局、市旅游委近日已发出通报:五名涉案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
“城市形象”与“旅游乱象”有反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的供给能力更有落差。当舆论集中吐槽青岛“天价虾”、哈尔滨“天价鱼”、北京“非法一日游”时,折射的正是一种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是旅游业更糟糕了,而是人们需求游得更好更舒适。
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无论看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还是境内外的旅游消费,中国都已经是第一大旅游业市场。可是,周围很多朋友都因为旅游体验的不满,相继被“挤出”国内市场,竞相奔赴国外景点。这里有拉力也有推力,但若任由国内旅游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不去做好优质服务供给,那么我们的旅游市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国内旅游者也会更多“溢出”。
法治已成社会共识,旅游业发展更离不开法治。旅游市场的交易往往是“一次博弈”,陌生人属性很强,交易事先识别难,事后追究麻烦,道德风险很高,因此,更需要有细致的规范,更有力的约束。
2013年,《旅游法》的颁布让旅游行业真正快速跑上法治化轨道,之后,国家旅游局针对低价游也出台了《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但法律条文本身不会“出击”,要让法律落地起跑,就要让执法力量更好地动起来。此外,从违法成本看,目前很多处罚未免“罚不当罪”。就北京对本次涉及“非法一日游”的旅行社罚款1万元来看,似乎很难弥补它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更难以对其他“黑色掮客”形成震慑。因而,当前尤需加大对各类“旅游乱象”的惩治强度和力度,令扰乱市场、坑蒙诱骗、强买强卖等违法违规者不敢步前尘。
激活旅游业,无疑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如何对待旅游业,就会收获怎样的旅游业。显而易见,二三十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卖的东西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木鱼还是那个木鱼,宝剑还是那柄宝剑,缺乏创意人文等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旅游产业还有太多“落后产能”需被淘汰,有太多乱象需要被矫正,还有太多价值尚待被开发。600多岁的北京故宫成为新“网红”——其文创产品1年能卖出10个亿,就是个力证。
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旅游业视为“支柱产业”,有一份“初心”就更不能忘了:旅游业的“支柱”不是靠游客收入、出行需求堆积起来的,而是由提供旅游产品方的文化、管理以及服务撑起来的,是在待客的吹毛求疵中撑起来的。如果只懂得从旅游业中一味索取,而没有对应的管理投入、文化投入、情感投入、服务提升,那此类“压甘蔗”的旅游生态不仅难以长久,更难以使游客满意。共同合力扫尽“旅游乱象”,方能令游客“尽开颜”。
- 多部门派出工作组赴河南湖北协助指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2024-02-01 06:02:30
- 2023年全国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万余起2024-02-01 06:02:50
- 兰州高新区:开展消防安全督导检查2024-01-31 06:01:43
- 海南省高院发布2023年度十大典型案例2024-01-25 06:01:55
- 甘肃法院受理案件(含旧存)64.35万件2024-01-25 06:01:55
- 陕西电信网络诈骗立案同比下降12.9%2024-01-25 06:01:12
- 贵州平塘:多措并举筑牢全民禁毒防线2024-01-19 0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