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进入“采暖季”,雾霾缘何频繁来袭?

作者:倪元锦、荣启涵、刘红霞
发布时间:2016-10-15 22:24:46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再临“秋冬雾霾季”:三年治霾积跬步 逆水行舟方至千里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再临“秋冬雾霾季”:三年治霾积跬步 逆水行舟方至千里

  新华社记者倪元锦、荣启涵、刘红霞

  国庆假期以来,京津冀出现两次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的污染过程,多座城市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尚未进入“采暖季”,雾霾缘何频繁来袭?为什么海拔500多米的香山上,会看到“上层空气清新、下层浑浊”?国务院“大气十条”颁布三年来,哪些数据可看出治理措施的些许成效?

  记者日前采访多位业内权威专家,揭开促成秋季雾霾的成因谜团,揭示治霾历程的点滴“跬步”。

  污染物浓度飙升的“压缩饼干”原理

  国庆假期,雾霾袭京。然而,登上位于北京西郊的海拔500多米的香山,不少游客清楚地看到“上层空气清新、下层浑浊”。

  “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大气层区域,叫‘边界层’。”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桂海林说,秋季冷空气偏弱,“边界层”高度降低,且大气层结稳定,导致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就解释了,为何站在山上可以感受到“上层空气清新、下层浑浊”。

  “逆温”是重污染发生的气象诱因。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工程师王步英介绍,夏季,近地面温度较高、上层空气较冷,形成“下暖上冷”的温度分布,底层的热气流会抬高、上升,有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所谓“逆温”,指地面温度较冷、上层温度较暖的“下冷上暖”,形成稳定的形势,不利于污染物的对流和垂直扩散。王步英说,秋季天气系统趋于稳定,垂直方向易出现“逆温”,不似夏季降水频繁、强对流天气系统多。

  污染物总量并无飙升,只是容纳空间由“面包”变成“压缩饼干”。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此前接受采访说,雾霾前大气中可容纳污染物的“混合层”高度是几公里,雾霾来时“混合层”高度有可能急剧压缩为不足1公里。例如,有时候扩散空间的垂直高度骤减到20%,则污染物浓度随之上升3至5倍。

  “南风”是华北雾霾的助推器。

  华北平原三面环山、干旱少雨,燕山脚下的北京更像是一个南面敞口的“簸箕”。

  “在水平方向上。”桂海林说,秋季风速较小,污染物横向难以扩散,凡遇偏南风,南部区域的污染物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向北输送,甚至堆积在山脚下,重污染便跑不掉。

  三年治霾多管齐下“积跬步”

  专家指出,华北地区如此不利的地理气象条件下,聚集几亿人口、布局生产强度高的重工业,在全世界范围少见。持续过量的污染物排放,不断地为雾霾的发生准备着“原材料”。

  国务院“大气十条”实施三年以来,协同努力成为共识。2015年底,三地环保厅局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3%,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降17.9%、12.5%和20.3%。

  今年6月,环保部与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部署了农村散煤清洁化替代、加大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力度、以排污许可证强化“高架源”监管等11项强化措施,责任细致,方向明确。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认为,尽管京津冀地区“气象条件”较2013年有转差趋势,但对治霾措施给予肯定。

  根据该评估报告,京津冀地区2014年、2015年污染气象条件状况相对2013年分别转差约17%、12%,气象条件在京津冀甚至起到了“不利作用”。

  就治霾措施,该报告给予肯定称,2015年冬季,京津冀两次应急减排措施使得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7%和20%-25%,说明在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而显著削减PM2.5浓度峰值。

  治霾是“逆水行舟”的持久战

  今年1-8月,北京PM2.5累计浓度63微克/立方米,接近“大气十条”目标。

  “对北京而言,全年‘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数达20%。”张大伟说,多数发生在第四季度,与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的天数基本吻合。

  资源与消费,环境承载与污染排放,是任何超大城市必须面对的平衡考题。三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各项治霾措施,仅“积跬步”,“至千里”还有很远的路。

  “成绩背后,治理与排污,正步入相持阶段。”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北京市域面积62%为山区,人口生存及发展所需的生产、服务活动则集中在平原,污染物排放强度高,大气自净功能弱,环境承载力不足,凡遇不利气象条件,容纳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急剧压缩,致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负荷,终酿持续雾霾。

  “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需求,都是机动车、燃煤、扬尘等大气污染主要来源的直接制造者。”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说,治霾好比胖子减肥,增强代谢能力的同时,必须控制住进食,也就是减少各类污染物的制造。北京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低,但基数过大,我们致力于让“减排量”大于“新增污染物”,空气环境质量方得以改善。

  污染并非一时一日,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专家指出,既要发展、又要治霾,背后是“发展权”与“健康权”的博弈,可谓“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