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与世界冠军一起奔跑!

作者:本报记者 刘硕阳
发布时间:2016-09-08 18:32:03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9月4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汇聚了众多跑友。当日进行的中国10公里锦标赛总决赛,为公园增添了更多热闹。与曾在此地进行过的众多跑步赛事不同的是,解放军选手杨定宏以30分21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不仅仅宣告了冠军的归属,更标志着另一场较量的开始——在杨定宏撞线的一刹那,改编自名曲《欢乐颂》的同名跑步神曲随之奏响,在其循环播放的18分钟内,凡是到达终点的业余选手均可获封“欢乐英雄”称号。一个小小的设计,便将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紧密结合在一起。

  业余选手水平提高

  作为2007年全国田径冠军赛男子10000米的冠军,杨定宏设定的“欢乐英雄”标准并非轻松可以达到的。尽管如此,仍有755名业余选手最终拿到了象征“欢乐英雄”的专属戒指。其实,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共同参赛,本就是马拉松等路跑赛事的一大特点。然而在大多数比赛中,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间依旧是“各玩各的”,同处一条赛道,却始终隔着一道“鸿沟”。类似“欢乐英雄”这样将二者的成绩联系起来的举措,无疑将激发业余选手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赛事主办方之一,盈方中国总经理赵峰表示,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跑步在中国的热度。“10公里这样的短距离路跑不仅仅需要各种趣味跑,也需要专业赛事。”赵峰说。

  国内马拉松赛事中,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间的“鸿沟”正在不断被填补。将于9月17日开始的北京马拉松赛就是很好的例子,即便今年首次设置了以过往成绩作为参赛门槛,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依旧达到了66576名。每一位马拉松专业选手的身后,早已跟上了众多颇具实力的业余跑者。

  专业选手引领时尚

  利用高水平赛事来推动大众马拉松乃至全民健身的开展,中国目前也正走在探索的道路上。

  “中国田径协会正在考虑如何通过运动员的专业跑带动普通跑友的科学跑。把全国10公里锦标赛跟大众欢乐跑合二为一,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杜兆才表示。如今各项赛事中,专业运动员正从单纯的参赛者向引领者转变。

  在里约奥运会夺得男子20公里竞走金牌的王镇,不久之后将前往江苏苏州参加“环太湖”国际竞走和行走多日赛。此项赛事与国际田联挑战赛北京站、钻石联赛上海站一起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列为重点打造的赛事,今年吸引了世界排名在百名之内的70余名国外高手参赛,王镇、刘虹、蔡泽林等国内名将也将悉数登场。与他们同场竞技的,则是1.7万名业余选手。王镇说:“希望在赛场上能够见到更多市民跟我一起走。”

  让业余爱好者和世界顶尖高手共同参赛,这在中国并非第一次尝试。去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的马拉松赛场,便见证了顶级赛事与群众赛事的结合。“马拉松和竞走的发展离不开对其文化的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和大众基础同样重要。”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说。

  线上线下相互补充

  如果说由专业选手带领业余选手进行的传统线下马拉松是专业跑者递出的一根“橄榄枝”,那么如今日渐流行的线上马拉松则更像业余跑者所呈上的一份“投名状”。9月6日,中国田径协会与跑步应用“悦跑圈”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成为前者官方指定的线上马拉松唯一合作伙伴。

  作为马拉松及路跑运动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中国田径协会对马拉松在国内的火爆程度有着最直观的体会。截至目前,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等路跑赛事达到了290场。然而随着路跑爱好者数量的激增,各种赛事资源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北京马拉松有近7万人报名,但参赛名额只有3万个。因为城市资源有限,马拉松赛不可能越做越大,否则各种服务资源就可能跟不上。”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表示,线上马拉松具有门槛低、参与广泛的优势特点,能够与城市马拉松互为补充。

  在国内,线上马拉松是一个新生事物,却迅速流行开来。一部装有跑步软件的手机,就可以让跑者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参加各种马拉松赛事。2015年1月,“悦跑圈”与厦门马拉松合作推出的线上马拉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跑者来说,官方颁发线上奖牌与完赛证书,使其与线下具备了同样的意义,也实现了线上同线下的共同奔跑。”“悦跑圈”创始人梁峰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8日 15 版)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