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为什么叫什刹海?源于德胜门内一寺庙名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4 16:05:10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这是《帝京景物志》中对什刹海的赞美。什刹海是老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因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

然而,为什么老北京给这片水域起了个什刹海的怪名字呢?历来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这里曾有“九庵一庙”,共为十刹,所以称为什刹海。但也有人认为,这里水域分岔多,本名为“十汊海”,以后讹为什刹海。清代名臣张之洞则称它为“石锸海”,锸即闸,石锸是指前海西口建有响闸。

其实这些说法都靠不住,历史上这里确有很多寺庙,但同时期根本凑不齐十刹,且很多寺庙建立时间晚于什刹海得名。且什刹海水域分岔并不多,远远不到“十汊”的规模,至于有石闸的河流,更是多如牛毛,从来未闻“石锸海”之说。

什刹海源头在今山西省宁武县桑干河与内蒙古兴和县洋河汇合而成的永定河故道,穿过今北京城区,后因高粱河堙塞,积水成湖,这是什刹海的雏形。宋代时,为了兴师进攻辽南京,宋琪所在的宋军利用高粱河一带湖泊构成阻隔辽方援兵的屏障,金代时,因湖中生长着白莲,人们称其白莲潭,后成为金中都的漕运码头。

13世纪,蒙古灭金,京城原有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依据之一。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

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什刹海成了漕船渡口,作为大运河北端终点站,因而大大扩大了什刹海的水域,所以有“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之说,元人黄文仲在《大都赋》中写道:“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荀。”可见当时繁华程度。

明代建国后,初期首都定在南京,无需漕运,故什刹海渐渐荒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无暇整治,漕运渡口改到通州,什刹海湖面渐渐缩减,成了风景区和居住区,随着富贵人家纷纷迁住于此,各种寺庙亦修建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个大寺就叫“什刹海”。

《帝京景物略》中说:“京师梵宇,莫十刹海若者方五十亩,室三十余间,比如号舍,木扉砖牖,佛殿亦分一僧舍,不更广也其创作者。”意思是:京师佛寺没有一座像十刹海这样简约的,它占地50亩,有三十多间房屋,每间如同科举考试时的号舍一般狭窄,门窗是寻常的木制砖砌,寺中的佛殿也只是占用了一间僧房而已,并不比别处宽敞。这是赞美它简朴、苦修,不事奢华,符合佛家本意。

该寺位于德胜门内,初名十刹海,后改名什刹海。在佛教中,海比喻真理广阔无边,推其本意,十并非实际数字,而是近似于“十善”“十恶”,表示众多,众多刹那则成海,有玄机的意味。

由于这座寺庙非常有名,逐渐变成了地名的代称,这可能才是什刹海得名的真正源头。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