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201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2 14:36:27
来源: 福建省教育厅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队主要成员来自历史系学生第一党支部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于7月9日至7月15日在漳州市区各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进行以“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调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该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启发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就保护闽南文化遗产作出的精辟论述:“台湾除了原住民,大陆去台的以闽南地区为主,讲的就是闽南话。血缘相亲,文缘相同。闽南文化仅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作为闽南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开郡史和浓郁的闽南风情,名贤辈出,物质的与非物质的遗产独具特色。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他们认为,虽然他们集体很小,力量不足,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聚为一团火,散为满天星”,他们希望用专业的视角为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做足功课,让“两学一做”接地气

 
  在暑期社会实践伊始,他们便做足功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党建带动团建,以历史系学生第一党支部带动暑期社会实践队,由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队员结合支部平时的学习材料组织队员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分的重要指示精神,让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让“两学一做”实践教育活动接地气。

 
  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弘扬漳州非遗文化

 
  他们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为更好的推动社会实践进行,他们结合新媒体手段打造了名称为“历史系2016漳州暑期实践团”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从2016年7月9日正式运营,这两个平台已经成为了独特的精神宣传阵地和“两学一做”互动交流的“网络家园”。他们通过将队员们分成微博运营组、微信运营组、形象策划组等小组,积极收集“两学一做”最新学习资料、非遗文化保护动态等内容,并每天定时在微博、微信推送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时动态、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漳州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的好做法等内容。

 
  对话非遗馆义务讲解员,感受身边党员好故事

 
  为了将“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7月15日,他们来到市区“府埕”老街,对非遗展览馆的讲解员李福平进行访谈。据了解,李福平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也是一名拥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便义务投身于漳州市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距今已经有7年光阴了。但是在工作中,她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了解到南词近乎失传,她便主动学习南词,闲暇之余,她会在馆内哼唱两句呼吁年轻一代对南词的关注。同时,了解到大多数参观者对于非遗文化不慎了解,她便自发组织并参与编辑了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宗旨的《漳州非遗报》,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份报纸让更多人的了解漳州非遗文化,关注漳州非遗文化。“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实践队队员无不对于李福平同志对漳州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坚持以及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正能量而动容。

 
  头脑风暴,尚好的青春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不同场合公开论述传统文化重要意义达13次之多,这对他们是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他们不忘及时对这五天搜集的相关内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他们自发组织总结反思会,他们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各自的感受各抒己见,他们认为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他们认为保护和传承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有担当的青年学子共同的责任;他们提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旨在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培养广大师生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的可行性做法。他们希望用专业的视角让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历史飞动起来,让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助力漳州非遗文化发展,尚好的青春在路上!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历史系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悔,他们将暑期社会实践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切实发挥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进步作用,学会在新形式下传承保护漳州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力求为提升漳州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是贯穿在他们暑期社会实践的主线与精髓,他们坚信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的指引下,保护文化遗产,创造美好家园;为文保员点赞,向守护者致敬;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最美乡愁等等都是他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共同的担当与责任,他们希冀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队伍中,让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编辑:小萌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