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鲁特琴之夜”感受文艺复兴
一把椅子,一位演奏者,一把鲁特琴(右),一连串单旋律的古老舞曲——这就是“紫禁城·古乐季”的收官音乐会。波兰鲁特琴演奏家麦克·龚德科赋予这些短小舞曲以各样节奏,琴音悠然,旋律宜人,整场音乐会在不断变化的流动中进行,乐声将人们带入文艺复兴时期世俗生活的场景之中。可以想象古老小镇里一个游走弹奏的乐手,或旷野中一个自弹自唱的歌手……
鲁特琴的音量并不大,在中山音乐堂偌大的空间中面对满场观众,似乎显得有些势单力孤,场子里也并不能始终保持安静,即使身子在座椅上移动一下,也会让人觉得音量足够大,更何况还有不止一次手机掉地的声音,那一瞬间的强音足以打断鲁特琴的乐声。尽管如此,琴弦上轻轻拨奏出的旋律依旧绵延不绝,让人很快忘记曾经的嘈杂,进入一片宁静的世界。这些古老音乐的魅力并未因外界的干扰而消损。
音乐会上演奏的全部曲目,均来自欧洲多个国家、大约十个图书馆的典藏,演奏者麦克·龚德科对于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各种类型的鲁特琴都有着深入研究,并且致力于发掘尘封已久的、古老年代的鲁特琴音乐,而这场音乐会,正是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所选曲目以波兰舞曲、古歌、小调等为重心,兼配以维拉涅拉、帕萨梅佐、嘉雅尔达等当时流行的各种舞曲,还有幻想曲类型的作品等。
鲁特琴也译作琉特琴,在历史上,这件有着半梨形外观的乐器,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其中长鲁特琴初见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短鲁特琴稍晚出现于公元前800年前后,直到大约14世纪在西班牙演变出欧洲鲁特琴,并由此盛行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鲁特琴的种类很多,包括长双颈鲁特琴、短双颈鲁特琴、大双颈鲁特琴、曼多拉、曼多林、安杰利卡等,其中体形最大的长双颈鲁特琴于16世纪在意大利发展起来。
音乐演奏中,鲁特琴不仅用于独奏和歌曲伴奏,还与其他乐器搭配用于通奏低音。尽管进入巴洛克时期之后,鲁特琴的地位渐衰,但依然出现了一些出色的作品,例如维瓦尔第为鲁特琴所作的协奏曲、三重奏和著名的《双曼多林协奏曲》,以及巴赫的《鲁特琴组曲》等。后来,鲁特琴的地位逐渐被吉他所取代。
据节目册介绍,麦克·龚德科在这场音乐会上使用的是一把七弦文艺复兴鲁特琴,从现场来看,那是一把体积不大的短鲁特琴,音色柔和、温润、细腻,琴声在演奏者指尖流淌出来,自然、顺畅、恬适。这样的演奏非常有历史感,就好像几百年前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听者从中得到的不是交响曲那样对心灵的直击,而是收获了一份对心灵的抚慰,这就是这场音乐会的迷人之处。
2016年度古乐季的曲目选择从开场音乐会的亨德尔的意大利康塔塔,第二场的巴赫与其两个儿子的作品,到最后这场鲁特琴演奏的文艺复兴舞曲,都显得那么出人意料,其特点总括起来就是:小众而精致。期待明年的古乐季出现更多的意外惊喜,带来更多的美好记忆。
- 心中有情,笔下皆美——邓春源先生书画展观后感2022-08-05 02:08:00
- 我在贵州等你:有酒有故事,完美的契合2022-05-25 06:05:13
- 以文学为七星关的美代言—知名作家走进七星关采风创作活动侧记2018-07-30 11:07:01
- “京味儿”不能刻板和模式化2017-08-13 11:08:47
- 著名作家王蒙:从阅读传统文化中获取智慧2017-08-13 11:08:17
- “网红”自媒体出书成风 花钱阅读还有人买单吗?2017-08-13 11:08:32
- 李宝林八十艺术展于国博开幕 同名书籍同时首发2016-10-27 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