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故事 “天麻兄弟”:峡谷深处筑梦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古登乡马垮底村阿尼大底小组“80后”傈僳族小伙曲义华和光雄文,从2012年起,利用自家林地和流转林地发展天麻种植,短短3年时间,他们凭着“仿野生”和“天麻素含量为‘国标’的两倍”这两张名片实现盈利,并带领村民迈出了马垮底村脱贫致富第一步,村民们亲切地将这对表兄弟称为“天麻兄弟”,是“大峡谷深处的筑梦人”。
阿尼大底组共有52户264人,一直以来,村民主要以种玉米和洋芋为主,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131元。
2012年曲义华和表弟光雄文觉得“兄弟俩联手做点什么,或许能改变马垮底的贫穷”。2012年下半年,“天麻兄弟”前往昭通学习天麻种植技术。然而,他们并没有在所种的20亩天麻地里收获第一桶金,因为地域差异,没有系统掌握天麻种植加工技术,兄弟俩在村民质疑的目光中赔光了当初投入的20余万元。
但改变家乡贫困现状的动力,让“天麻兄弟”受挫后选择了继续前行。2013年,他们又送3位村民前往昭通“取经学艺”,并将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此后,兄弟俩结合怒江实际,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终于成功建成了培种基地。如今,400亩培种基地基本达到了自给自足。
虽然兄弟俩天麻地里刨出了“金娃娃”,但很多村民对种植天麻仍持观望态度。
当年前去“取经”的“技术员”益三华,一开始种了三四十亩天麻,因为效益好,又扩种到了200多亩天麻,2015年他的天麻收入达4万多元。事实胜于雄辩。看到益三华因为种天麻有了收益,村民友三益不顾妻子反对,主动找上门;紧接着,克秀益、光六益等村民也陆续加入到种植天麻的行列……
为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兄弟俩成立了“怒江农丰天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试种成功的种植户免费提供天麻种、免费技术指导,收益之后再从其中扣除成本价,并承诺若市场价高出合作社协议价,种植户可自行销售,若市场价格低迷,则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合作社保护了农户利益的最大化,激发起了群众的热情,很快发展了70户社员。
2014年7月,兄弟俩在距离古登乡70多公里的泸水县六库镇小沙坝村建成了加工厂。为拓展市场,他们还利用农闲时间奔波于各大药材市场。2015年,合作社1000亩天麻收获的43.5吨鲜货,因品质优良全部实现预订,销售额达435万元,纯收入达180余万元。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为了让“峡谷宝贝”走出大山,“天麻兄弟”把目光投向了空间无限的电商平台。
2015年4月,“天麻兄弟”在阿里巴巴注册了第一家网店——怒江国计药材,没想到来自重庆、陕西、河北等地的订单纷飞而来。今年6月30日,兄弟俩又在淘宝店注册了“怒江野生天麻”、“怒江天麻”品牌。
现在,“天麻兄弟”的合作社已经发展起天麻种植1870亩;今年,合作社天麻产量预计达100吨左右,产值600万元,目前已有50多吨鲜货实现线上线下预订。
今年1月,合作社将天麻样品送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结果显示:“怒江天麻”天麻素达0.4%、比“国标”规定的0.2%高出两倍,这让“天麻兄弟”有了更大的梦想:把“怒江天麻”做成绿色品牌,对产品进行有机认证;由于加工厂每年只能加工30吨鲜货,兄弟俩希望能就近建个加工厂,引进先进设备,实现分拣、洗涤、烘干等现代化加工。
对于马垮底村的未来,兄弟俩还有着更加美丽的打算:他们想引导村民种植羊肚菌、花椒树,树下再养殖土鸡,发展农家乐,“我们相信家乡一定会成为怒江旅游的一张名片,等你们再来时,一定会看到一个‘山顶天麻羊肚菌、山腰山中花椒林、林下土鸡满地跑’的马垮底。”
云南日报 通讯员 马恩勋 陆娉婷 曾志松
- 男子吸毒幻觉被人跟踪 无证驾车到公安机关报警2016-07-29 09:07:39
- 飞驰的客车上一对夫妇跳下来?2016-07-29 09:07:04
- 昆明盘龙警方守护“北枢纽” 半年查获管制物品千余件2016-07-29 08:07:37
- 昆明黑车路边揽客 交通受阻隐患大2016-07-28 04:07:04
- 昆明上百小区无土地证无法上市交易?2016-07-28 04:07:26
- 昆明文化巷也要 “引摊入市”了(图文)2016-07-28 04:07:03
- 昆明团结派出所12名民警身兼数职 既要办案又当“交警”2016-07-28 0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