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楚雄花灯
楚雄花灯源远流长,是群众中极喜闻乐见、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楚雄、元谋、姚安、大姚、禄丰、南华等县,均有各具特色的传统花灯剧目和众多的业余花灯演出队伍,常年活跃于楚雄州的村村寨寨。据调查,现在热心于业余花灯演出的许多民间艺人,其家族从事业余花灯演出的历史,大都可以追溯到五六代人以上。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随便开口哼唱几句《大茶山》、《游春》、《闹渡》之类的花灯调,几乎都是十分轻而易举的事。
关于楚雄花灯的起源,有种种传说。有的说,早在唐代,楚雄就已盛行花灯演唱了。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楚雄花灯班子的灯神牌位上均有"唐朝得道老郎太子"的字样。也有的说是到了清朝,这里才开始有花灯。但较普遍的说法是:明太祖朱元漳派大将傅友德、沐英进兵云南,征战结束后,许多士兵没有再返回故里,流落云南各地,而明王朝又多次移民入滇屯垦,在与楚雄的"当地人"共同生活、劳动、婚配中,他们必然要将家乡的民间艺术带到楚雄,同楚雄地区少数民族原有的歌舞、习俗、说唱艺术相融合,逐步演变、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楚雄花灯"。过去,楚雄市东华、新街一带的花灯班取名为"永乐灯班",即因灯班成立于明永乐年间故名。元谋县著名的花灯老艺人张万育生前曾回忆道:他家祖籍在南京应天府,是随休小子(沐英)入滇而落籍元谋的。元谋县红冈乡唱灯的时间较早,是云南花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花灯演唱活动,到张万育老艺人这一代,已唱了13代人的花灯。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楚雄花灯的渊源,说明楚雄花灯历史久远。
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元谋传统花灯剧目来看,如《连厢》、《开财门》、《打花鼓》、《玉约瓶》、《三访亲》等等,明清之际便是外省较为流行的剧目。另外一些剧目,在省内其他地区不见流传,却和省外的一些地方剧种如昆曲、婺剧、京剧等的传统剧目相同,如《王名芳高中》、《张三借靴》、《闵子单衣》、《董永卖身》等等。这充分地说明,楚雄花灯同内地文化,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的花灯活动多与祭祀、庙会相连,以祈福禳灾为目的。花灯活动组织叫做"会伙",俗称"灯班"、"灯社"。传统的灯班中,都有五光十色的彩灯,如"百兽灯"、"百花灯"、"水族灯"等,并以这些众多的彩灯作为灯班的主要标志,所以这种戏曲艺术便被命名为"花灯"。也由于此,凡与花灯的有关活动都带"灯"字,如花灯组织叫"灯班",负责人叫"灯头",演员叫"灯角",演出叫"出灯"等等。
楚雄花灯的传统剧目比较丰富,各个灯班都有自己固定的剧目,一般10一14出。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有对劳动的歌颂,有对爱情的追求,还有对剥削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如《包二回门》、《闹渡》、《童永卖身》、《三访亲》等,其中尤以楚雄市花灯传统剧目《包二回门》最具特色。这出花灯小戏,以其纯朴的乡土语言、动人的情趣、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笑声中鞭鞑了封建的包办婚姻。
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各村寨临时凑起来的花灯班子,先在本村从村头唱到村尾。正月初九后再出村演出。出村演出的形式热闹且隆重。先由临时的花灯班子向接待的村或户下灯帖,出动时锣鼓开道。各村花灯班子的锣鼓点子不尽相同,熟悉的人一听鼓点,便知道是哪乡哪村的花灯班子出动了。锣鼓队之后是四方灯、牌坊灯、鼓灯等等,灯上尽书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类的吉祥字句。灯队之后,则是耍狮子或麒麟的,最后压阵的是"灯神牌位",演员们往往跟随其后。每到一处,先由"灯头"向接灯的村子或人家祝愿一番,便耍狮子麒麟,然后才开始演出。在楚雄的农村,一般都先唱《凤阳花鼓》,之后唱折子戏。姚安农村的花灯,第一个节目则是《拉花》,除8名演员外,中心人物是个打岔的老倌,他高举蔑条扎制的"膏药伞",除领唱外,还专向请唱灯的主人家说吉利话:
膏药伞,亮晶晶,恭贺××家唱花灯;自从今晚庆过后,金银财宝涌进门。
说完吉利话后,主人便向"灯头"赠红包,送过谢礼,才继续演其他节目。
这番热闹,一般要到正月十六以后才告结束,谓之"送灯"。送灯后,花灯班子也就解散了。
50年代初,由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组成的专业队伍,由昆明下到姚安、楚雄、元谋等地,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民间的花灯艺术资料,并编辑成书正式出版。到50年代中期,楚雄州各县相继成立了花灯剧团,1956年正式建立了地区花灯剧团。
进入80年代以后,相继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彝州改革开放新貌的花灯节目,如《鱼鸭鸳鸯》、《赶火把节》、《山花嫂》、《三开井盖》等,先后受到州、省、全国的奖励。花灯剧《县爷观灯》荣获"云南省优秀剧目展演奖";花灯剧《三开井盖》荣获云南省"彩云奖"后,被推荐参加全国第七届"群星奖"评选,荣获银奖。
- 【文博会】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图文)2016-07-29 09:07:05
- 大音希声 大味淡出2016-07-28 04:07:35
- 中国画当体现时代精神(艺坛走笔)2016-07-28 10:07:04
- 感恩,是一种境界2016-07-28 10:07:19
- 杨利群:复活文化记忆的“古籍郎中”(图文)2016-07-27 10:07:57
- 邵大箴: 笔墨清流 不离不弃——劳伟的书画艺术(图文)2016-07-25 10:07:05
- 云南大型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在京首演(图文)2016-07-25 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