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大处见得伟人雄才 微时感知总理人格(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06 16:23:47
来源: 人民日报

 

海棠依旧”,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海棠,照鉴的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1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自开播以来便收到如潮好评。除了一件件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准重现,周恩来总理伟大的人格风范和他对党、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无比的忠诚和深情的厚谊,深深打动了很多观众。有网友在微博里动情地写下:“总理好暖,海棠依旧,精神永存,看这部剧让我们热泪盈眶。”今天,小编带你一起走进这部电视剧,感受周总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以及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

  一、史诗品格,大处着眼在细处着墨

  电视剧《海棠依旧》讲述了周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辞世这一历史阶段,为党、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人生。全剧以编年体的方式将周总理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作了全景式地呈现:从国共和谈破裂、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始,一直讲到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最后直至文化大革命。时间跨度之大,出场人物之多,叙述事件之复杂,令全剧颇具史诗风范。

  为伟大人物立传,必定要讲述其历史贡献。明知万隆会议途中暗藏风险,但为了拓展新中国的外交局面,周总理毅然前往;苏联专家撤走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周总理顶着压力坚持大力支持科研工作……《海棠依旧》围绕着这一系列与“国运”紧密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徐徐展开、一一道来,展现出周总理的过人胆识与雄韬伟略,这样的精心塑造让一代伟人更加“顶天立地”。

  《海棠依旧》从大处着眼却不仅仅只强调宏大事件的铺陈,它更讲求微观叙事,从一桩桩小故事中折射出周总理独特的人格魅力。作为领导人,周总理肩负着国家重任,但他又是如此的接地气:他始终生活在人民群众当中,是一个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知心人。

  例如,在抗美援朝问题上,全剧并不集中笔墨对周总理的政治决策大书特书,它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周总理投身人民群众,为前线战士炒面这么一个细节,以细节来打动人。

  再比如,在安全部署工作问题上,它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周总理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在电视剧开篇,中南海的一名花匠因紧张而手抖,周总理路过时无意中瞥见,顿觉异常,他立刻下令调查,最终查出这名花匠其实是潜伏已久的特务。

  早在青少年时期,周总理就立下“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的志向。对此,电视剧又如何传神表达?还是用细节说话。

  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看到了老区群众因饥荒而吃树皮的惨像。爽直的庄稼汉张二廷天不怕地不怕地说:“如果你糊弄我们,总理,再过三年你也会饿死。”老百姓一语惊人!周总理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感谢张二廷敢说真话,并愧疚地自我检讨。

  正是这些生动的细节,使观众产生情境代入感,真切体悟到周总理心系民生、兢兢业业的公仆精神。

  二、诗化语言,艺术呈现人物文化人格

  《海棠依旧》的名字取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某种意义上说,片名就为全片的审美追求奠定了诗意的基调。第一集就非常扣题地描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信步在西花厅海棠树下的一番对白。当时,周总理对邓颖超说:“海棠花好,看得人心里很温暖,它古朴大方、不张扬,但又不失艳丽,花与花之间很团结,所以它生长得很茂盛。”

  之后,两人还就苏东坡《海棠》的一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进行了讨论。这既表明了周总理和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也寄托了两人浪漫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的革命理想。可以说,对海棠花的描述就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而在不同场景中出现的海棠花,又构成一种对时代环境变迁的诗化隐喻。例如,在开国大典前领悟毛主席“把今天的建国,比作雨中的海棠”;在“文革”风雨摧残下痛感花自飘零;在病中陷入落英缤纷的无限感伤……周总理的万般思绪都寄寓在了海棠这一意象当中。

  此外,贴合时代背景的歌谣的穿插使用,也强化了作品的诗性美学特征。例如,周总理在视察灾区时领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在病榻上和邓颖超、叶剑英一起听《长征组歌》;在弥留之际与邓颖超共同吟唱《国际歌》……歌曲配合画面营造出美感,抒情意味浓郁,从而极其鲜活地塑造出了周总理的文化人格。

  片中有一段关于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的场景。在周总理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深入灾区慰问群众的常规镜头之外,还有一段特殊的处理:周总理视察时,余震突然袭来,他不假思索地用身体护住了身边的一个孩子。生死关头,周总理把老百姓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世界写照!

  再例如,几位著名民主人士到西花厅赴宴,沈钧儒的新袍子不慎被菜汤撒污,周总理立即拿餐巾上前为他擦拭长袍上的汤水。只此一系列低头、附身、擦拭的动作,将周总理细致周到、先人后己的人格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主演孙维民曾感慨,拍摄《海棠依旧》的过程,就是向周总理伟大人格魅力致敬与学习的过程,每一次表演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净化和陶冶,“摄制组全体成员有一个口号,叫‘演总理、学总理,用真情、用激情,全身心地进入创作’”。

  三、以情动人,人物关系以情展开维系

  《海棠依旧》根据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以人带事、以人写史,是作品对人物的处理原则。由于剧中出场人物众多,又担负着引出不同历史事件的重任,所以,《海棠依旧》还着力于人物关系地梳理与编织。从周恩来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人的革命情谊,到其与夫人邓颖超的伉俪情深,再到与亲人的骨肉亲情,所有的人物关系均以情来联结。不妨以亲情为例来感受《海棠依旧》的动情之处。周总理很重视亲情,但对亲属要求严格,其制定的十条家规,不仅定得很严,而且身体力行。剧中,八婶母从老家赶到北京看望周总理,周总理端出一碗馄饨充满歉意地让八婶母尝尝。

  面对一脸迷茫的八婶母,周总理解释道:“您忘了,我离开家(40年前)去东北的那天早上,您送我去车站,我们路过一个馄饨铺,您说那里的馄饨最好吃了,‘八婶母请你吃馄饨,等你出息,回来请八婶母吃’。结果一碗馄饨我都吃光了,您一口没吃,后来一想起您,就很惭愧。就一碗馄饨,我都没让您吃上”。短短一则亲情故事,把周总理极其丰富细腻的感情展现地淋漓尽致。

  除了八婶母,剧中还描述了周总理与其他亲人的故事。侄子尔辉在京工作,希望把女朋友调来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不想徇私的周总理动员尔辉回老家;侄女周秉建完全通过正当手续入伍参军,他却让她脱掉军装回草原当牧民……总理深深爱着家人,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他对亲人的要求近乎“苛刻”。

  电视剧《海棠依旧》的成功,给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观众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感不感兴趣,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能拿得出对得起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观众期待的不只有那些高收视率和高票房的商业影视剧,还希望有更多像《海棠依旧》这样,能重视本土文化、遵循艺术规律、讲好中国故事的“挑梁”之作,真正让我国的影视剧创作由“高原”走向“高峰”。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