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被就业”根源何在 校方与主管部门的罗生门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6 15:25:44
来源: 中青在线
原标题:大学生“被就业”根源何在 校方与主管部门的罗生门

日前,有媒体报道,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数百名毕业生在报考基层服务项目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就业”,无法报考。事件发生后,该学院为报考“三支一扶”的考生更改信息,使其恢复了报考资格。甘肃省教育厅表示,对该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的该院中国语言文学系通报批评,对6名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和行政警告处分。

近年来,虚假就业协议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不签不给毕业证、不签答辩通不过的事情时有发生。其根源到底在哪里?

就业率统计价值何在

去年12月1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各地各高校要重点统计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等指标。建立三级联动机制,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院系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

就业工作抓得紧,某985高校应届生王宇深有体会:“年前大家各忙各的,年后好多人都有了去处,辅导员开始找没着落的同学谈话,‘有工作不容易,能签要先保个底’。”

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介绍,多年前,就业该不该学校来管也是有争议的。但后来发现,扩招后,学校也该为培养质量负责,就业率被视作衡量培养质量的指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看重就业率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对于教育管理部门,获知就业率的重要意义在于根据就业的情况调整专业设置的结构。“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报告,对就业率低的专业发出黄牌、红牌警告,另外新增、撤销一批专业来适应社会发展。各地各校上报的就业率是调整的重要依据。”

“被就业”背后:校方与主管部门的罗生门

如何看待“就业率”?李立国说:“就业率统计本身就是一件弹性很大的事,最早的时候有户口、有稳定的工作才算就业。后来只要有一份工作,无论流动性大还是小,都可以算就业了。”

“大四那年没考上研准备再考,但不签约院里就扣着毕业证,只好去学校门口的复印店盖了个章。”已经研二的杨嵩至今还觉得无奈。如今,除了找单位盖章,包括创业等形式的灵活就业也计入了高校的就业率统计。现在上海市某机关工作的陈海军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院里老师通知他办理灵活就业。“户籍和档案都回家了,挂靠在人才公司,每年交几百元管理费。还好没有影响考公务员。”

“每年八九月份的时候,各校都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应届生的就业率。学校的就业部门压力比较大,为了体现工作成绩,可能会存在拔高就业率的现象。”李立国说,“尤其是一些地区可能对就业率低的学校还有问责机制,追究培养质量。”

某校工作人员透露,就业率低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就业情况是省厅编制学校预算的凭证,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规模要下调,相关的生均补贴、经费也会受影响,甚至会面临停招。”

“目前的就业问题其实不光是培养质量的事,更常见的是结构性失业。一部分专业学得好也很难就业,这说明专业的设置有问题。”李立国说,“大中专院校对就业状况没有很好的掌握,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专业设置和培养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就业数据失真的同时,未来两到三年的招生计划也就没有了客观依据,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业率怎么考核更合适

“现在我们往往考核即期就业率、离校就业率,离校前一定要落实工作。这样会干扰到正常教学,无形中让学习时间短了半年,毕业论文也受到影响。更合理的方式是统计三个月或半年后的就业率。”马陆亭表示。

“我的意见是,要考核,但不要刚性。政府部门应该以信息服务的态度对待上报的就业率。如果仅仅将就业率作为一种信息披露,不与考核相联系,学校的压力就会低一些,主观能动性反而会高。目前把签订就业协议作为统计依据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容易作假。”马陆亭说。

虚报就业率的问题如何解决?李立国认为,可以引入新的评估方。“主管部门设置专人,利用大数据和统计手段在应届大学生中开展抽样调查,与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数据进行比对,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有专家指出,对就业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中的意义和价值要理性分析。要注意东西部高校的不同环境,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地方大学应用性强,就业率统计有一定意义,但中央直属高校就不宜以就业率为重要尺度,这与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和多样化从业格局相关。(刘博超)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