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3道“玻璃门”拦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18 21:20:15
来源: 新华网

国新办要求切实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加强改进政府新闻发布,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有5年多时间,但随着全社会信息需求的快速增加,特别是伴随着新媒体崛起步入“微政时代”后,与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和要求相比,政府信息迈向真正的公开透明,仍隔着几道“玻璃门”。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行部署。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努力把这项工作推进到新的水平,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据新华社电

  【玻璃门1】

  政府遇事习惯“捂”“删”“堵”

  尽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部门和地方还是存在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问题,出台重大政策措施时缺乏深入解读,遇到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时,习惯于“捂”“删”“堵”,或是不时曝出“雷人雷语”。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药品质量、公共安全事件等,公众渴望了解真相。但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或是避而不谈,或是冷淡回应,不能及时有效发布信息。

  如,今年3月29日和4月1日,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瓦斯事故,共造成42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事发近2个月未公布处理结果。据调查,矿难背后还存在瞒报的情况。

  类似这样的事情,往往导致公众不满、质疑,给政府公信力造成很大伤害。

  此外,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环评、收费等问题,一些政府部门甚至不披露相关信息,也很少在政策发布之前征求民意并公开制定过程。

  【玻璃门2】

  信息公开条例缺操作细则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政府都应当主动公开信息。然而,依然有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

  今年初,有公益律师向环保部申请全国土壤污染数据信息,历时半年,信函往来多次,依未得到想要的答复;今年7月,浙江有律师曾致信31个省份计生、财政部门,申请公开社会抚养费收支、预算等相关信息,14个省区市不予回复。

  专家认为,政府对什么公开、什么不公开,还没有明确的界限。由哪些人来公开也不明确,导致及时公开信息往往无法实现。而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不作为,还缺乏有力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玻璃门3】

  很多政府网站“长睡不醒”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很多政府网站,更新缓慢甚至鲜有更新,“长睡不醒”,最后竟任由“黑客”宰割,链接了很多非法广告。

  湖北浠水县统计局网站,最新数据还停留在2011年;河北兴隆县国土局网站上的“局长信箱”、“监督投诉”、“问题咨询”3个栏目,无一能打开……

  移动媒体迅速崛起后,微博、微信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有力渠道。截至今年6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已超过7.9万个,政务微信也开始涌现。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说:“归根结底,政务微博不是用来卖萌的,也不只是发布信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要用在处理危机事件之际。微博就是政府发声的最好渠道,要及时进行信息公开。”

  这些新的信息公开平台,如何能真正奏响“大合唱”,还需拭目以待。

  ■ 背景

  ●2003年

  建立新闻发布制度

  信息公开,被社会舆论视为2003年“非典”疫情最重要的“遗产”之一。“非典”疫情,倒逼政府公开信息,催生了新闻发布制度。

  ●2008年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

  使政务信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各级政府施政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则。

  ●2010年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2010年,中央各部门首次公开部门预算,至今已连续4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今年还首次实现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公开。

  ●近年

  政务微博、微信兴起

  截至去年底,中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已经超过17万个,较2011年底相比增长近2.5倍。继政务微博日益普及后,政务微信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发布信息的新平台。据新华社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