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翻全网”的天水麻辣烫究竟有啥“留客”之道?

作者:王紫轩、文静
发布时间:2024-03-18 18:44:1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3月17日电(记者王紫轩、文静)街巷中,天南地北的人们或坐或立地排成长队;小院里,高举的串串“捧花”在摊点前勾勒出“鲜香”的春色。路过的本地人受宠若惊地感叹:“上次天水来这么多人,还是诸葛亮北伐收服姜维的时候!”

  在天水市秦州区一处小院内,游客们将串串“捧花”举过头顶,有序排队品尝麻辣烫。新华社记者 王紫轩 摄

  甘肃省天水市依秦岭、傍渭河。据天水市有关部门介绍,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起源史,有华夏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华夏文明来源之一大地湾文化、秦人最早封邑、三国古战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石窟等文化标签。最近,一碗麻辣烫,让这座偏居西北的小城跃升全网话题“C位”。

  清晨6点多,天水市秦州区文庙旁的小院里已经排起长队。当红“打卡点”海英麻辣烫店内,10多位店员切菜、串菜忙个不停。“现在每天接待700多人,夜宵成正餐了。”老板娘哈海英哑着嗓子说。

  面对源源不断的顾客,哈海英和小院其他的麻辣烫店家一样,忙而不乱。“我们开店20多年,是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老字号,配料也一直在优化。”她说,这次爆火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在天水市秦州区一处麻辣烫摊点上,工作人员正“左右开弓”地煮菜。新华社记者 文静 摄

  “这是天水麻辣烫爆火的灵魂。”哈海英指着操作台上喷香的配料:“天水市甘谷县的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辣油红亮,辣中带香。再加上本地又鲜又麻的花椒,独一无二的酱汁一浇,咋能不香!”

  “食材也特别。”另一家麻辣烫老板娘虎小玉指着最受欢迎的“单品”洋芋丸子、手擀粉说:“这是天水人祖祖辈辈自己炸、自己擀的家常食材,丸子酥脆,粉条爽滑,外地很难吃到。”

  在天水市秦州区一处院子的中央,游客们一边品尝麻辣烫,一边拍照记录。新华社记者 文静 摄

  “感谢网友,真的好吃。”排了3小时的队后,来自陕西省咸阳市的“90后”女孩曹静对心心念念的美食很满意。“之前上网,10个视频里有8个是推荐天水麻辣烫的,馋得不行就来了。”曹静说,如今,各类社交平台已经是年轻人“寻味”的重要渠道。

  网络助推地方美食文化“爆炸式”传播,也带来多向奔赴的文旅“盛宴”。现场,许多人将手机高高举起,有推介甘肃特产、景点的本地人,还有在尝鲜、探店之余,思索着回去开分店的外地游客。一个个直播间内,全国各地的网友不断刷屏:“甘肃,你还有多少惊喜?”

  在天水市秦州区的街道一侧,志愿者为前来品尝天水麻辣烫的外地游客答疑解惑。新华社记者 文静 摄

  惊喜的不止实力,还有态度。这些天,天水全城“宠粉”。来自社区、街道、大学的志愿者在现场守护秩序、答疑解惑,企业、市民自发为客人送来水、食物、手绘旅游攻略,政府加强监管、严控物价、翻修道路、焕新市容,开设专门的线路、停车点和行李暂存点。

  小院外,25岁的东北女孩李妍拉着行李等待:“一下高铁就坐‘麻辣烫专线’公交车过来了,体验很好。”李妍觉得,一座城市的火爆绝不能仅靠美食,更要依赖当地文化、服务的魅力。“吃完麻辣烫,我打算去伏羲庙、麦积山转一转,认识一下真正的天水。”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