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灿若耀眼星河

作者:赵相康
发布时间:2024-03-20 18:02:55
来源: 贵州日报

 3月1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榕江侗族萨玛节,在黔东南州榕江县三宝侗寨举行。这场由数千名侗族群众参与,包含祭萨仪式、千人多耶、舞稻草龙等民俗活动的民族节日,向众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展示了贵州非遗文化的魅力。

  以“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为主题的《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正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3500多件套文物首次向大众展示贵州地域30万年历史画卷。展览自春节前夕开展以来便成为贵州文化生活的“顶流”,截至3月19日的观展人数已近20万人次,节假日期间的日均观众量破万,达到省博物馆建馆7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有序参观。过去一年,这座见证1935年遵义会议发生的二层小楼,吸引观众450多万人次。

  …………

  贵州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民风民俗各具特色,素有“文化千岛”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贵州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沉淀下丰厚的精彩遗产,绘就出一幅生动的文化画卷。

历史文化遗迹众多

  春光明媚三月天,在贵州这片春意盎然的山水之中,蕴藏着灿烂的史前文化,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以洞穴遗址为主,数量居全国前列。贵州作为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距今30万年前,这里的先民开始在此繁衍生息。黔西观音洞古文化遗址是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初期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与“北京人”年代相当。

  1万年前,古人类革新生产技术,磨制石器、发明陶器。从黔西观音洞到盘县大洞,再到贵安新区牛坡洞等史前遗址,广袤的喀斯特山地孕育的史前文化,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面貌。

  斗转星移,伴随着聚落形成和地域文化中心的显现,这里演绎着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场景,与散发着星光闪耀的洞天岁月,汇聚成华夏文明的灿烂星河。

  秦汉以来,这里是郡国并治、羁縻之治、土司制度的实践地。有明一代,屯军移民,经略西南,稳边控藩,贵州行省为国而生。历代国家治理经验,汇聚成推动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发展的磅礴力量。

  明正德年间,明代大儒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阳明心学由此诞生、影响世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作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地,长征时期,红军在这里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风民俗各具特色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贵州因多民族和谐共生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犹如一部雄壮明快的交响诗,承载着最深沉的民族记忆。

  苗族的刺绣、蜡染,侗族的木构建筑、侗族大歌,布依族的酿造工艺和音乐艺术,土家族的舞蹈和山歌,水族的水书、马尾绣和端节,彝族的节庆和太阳历,瑶族的绣花工艺等,构成了风情与风俗相融、风物与风尚交错的绚丽画面。

  黔东南苗年、侗年、姊妹节、鼓藏节等民俗节庆吸引国内外游客相约奔赴;黔南写有水族文字的帷幔在风中飘扬,被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惊艳世界;毕节火把节传递着彝族人的火热与激情;黔西南“八音坐唱”让人体验布依族文化的浓郁风情。蜡染、刺绣、银饰等非遗制作技艺更是穿梭古今,熠熠生辉。

  …………

  岁月流转,时空更迭。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和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累积成厚重的文化遗产,诉说着黔贵大地的历史与今天。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贵州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海龙囤土司遗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遵义、镇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4处;757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40个;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全省共核定公布历史文化街区20片、确定公布历史建筑1600处;红军长征足迹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留下753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2500多件可移动文物,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

文化基因不断激活

  历史文化遗产是先民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的反映。近年来,贵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

  2023年,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从九大方面系统科学制定128项重点工作举措;贵州文物工作者深入长江流域开展文化文物资源调查……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在深化考古与文明历史研究方面,贵州考古8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海龙囤遗址第一阶段考古顺利收官,15212件出土文物移交对口单位,围绕遗址出版的图书《海龙囤(全四册)》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今年初,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贵州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与此同时,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苗族村寨、侗族村寨、中国白酒老作坊4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稳步推进。

  贵州文化遗产具有的文物数量多类型全、红色文化价值突出、遗址资源点多量大、特色村镇遍布全省、非遗资源特色鲜明等特点。随着贵州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持续推动,苗绣、侗族大歌等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张靓丽名片。(记者 赵相康)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