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的思考: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的道路
中国有个成语叫“前车之鉴”,说的是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其实,在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无论成败都为后人所道,并且,人们从历史的镜子里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也会吸取失败的教训,在不断的扬弃中才有了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提醒着我们不要丢了自己的“根”。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中再次号召人们要尊重历史文化。他说:“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历史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现代中国人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是中国道路选择的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一条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有其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先哲很早以前就看到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君也臣也刑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等民本思想在中国大地上俯拾皆是。这些进步思想也被后代明君们所发扬和传承。演化到中国近现代,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当然也是一个重视“以民为本”的领导组织。他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这些归根溯源,其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中习近平强调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等思想的重大意义所在。
再者,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应运而生,也是有其历史与文化基础的。中国儒家经典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大同”世界的叙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大同”世界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国家纪律严明、运行有道,君主任人唯贤、为民而生,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这一伟大理想其实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人也都崇尚这样的理想社会。而习近平所提出的“中国梦”也可以说是实现理想社会关键的一步。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这个梦想实现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最后,“国无法不成国,家无规不成家”。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如果没有国法家规,就会像一盘散沙。而现在中国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也都来源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思想。这也是习近平提到的“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源头。“礼”在古代用以别亲疏、明是非,是古代就会用来调节人际关系,处理人情世故的一套德教体系。“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可见,“礼”是教人向善,使人自觉的道德标准。“法”则是以强制手段约束人们不做有违他人利益、有悖良心的事,“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如今我们处在致力实现和谐社会中,纪律严明、生活幸福,绝非理所当然,我们必须记得这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如今所走的道路是由历史、文化、现实、民心决定的,也是内因、外因互为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中国多少仁人志士和普通民众的选择。作为中国人,要和平与发展,就必须立足本土,追源溯本,面向世界,面向百姓,因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作者:学习大军
- 新华全媒+丨中东部地区将现雨雪冰冻天气 多地积极应对2024-01-30 06:01:31
- 我国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图”2024-01-19 07:01:41
- “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2024-01-19 07:01:13
- 全总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大国工匠2024-01-19 06:01:49
- 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将于南京举办2024-01-12 07:01:46
- 深度“起底” 重建秩序——各界人士热议足球反腐2024-01-12 06:01:37
- 中国各地新年开跑力争经济“开门红”2024-01-11 0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