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赫.万柳书院“营造七律”系列壹--达地知根(图文)
前言:
自2012年仲夏,海淀万柳这一世人瞩目的珍稀地块落入中赫之手,究竟怎样的产品方可匹配这一绝品地块,便成为业界所期待。2015年1月,当这座无法以现有产品风格描述的“中赫体”建筑以全现房姿态入市,无需喧嚣铺陈,便已俘获了诸多目光,当年便登上了北京10万+顶豪住宅签约套数、金额、面积三冠王之宝座。于是,从业界到民众,在惊叹于数字背后中赫强大产品力同时,无不关心,在原创设计与苛刻品控的背后,万柳书院有着怎样的建造理念?并如何将理念一步步兑现于世?
中者,中正纯直,赫者,大度光明,中赫乐于将自己倾尽心血铸造作品之心得汇集成文,与所有关注万柳书院者分享,虽用心致极但仍存缺憾之处,由是,著此《七律》供您品评。
好的建筑应该是城市中永久的艺术品。实践中,中赫置地提炼出了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建筑应该像从土地中自然生长出的模样”。
因地制宜,精雕细琢以筑建,方可谓传世精品。正因为尊重珍稀的土地,作为开发者,中赫置地深知“达地知根”是做好建筑的前提。
“读懂土地是建筑师的责任,更是开发者的责任”。世上有两种开发者:一种是把自己的想法建在土地上,在各个城市建造自己的纪念物;另一种是土地适合什么,他就建造什么。中赫置地,显然是后一种。
每一块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人文的情怀,都独一无二。作为后一类开发者,面对土地的第一幕就仿若玉雕师掂起一块籽料,细查其脉络,静观其内蕴,反复揣摩构思,在出手之前,存于心中的已然不是蓝图,而是纤毫毕现的实体。
不过,虽文无定式,但理有长存。艺术品的创意不同、形态各异,但其背后创造艺术品的手法、工艺却是一以贯之的,而“匠”与“师”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创意的格局,也在于细节的把控,能否真正以“用心”实现“致极”。
真正的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而真正的好房子也注定是不可复制的。
中赫置地认为,盖一座好房子和打造真正的艺术品一样,重要的信条是“和宜至上”,奢华的装饰不是成就精品的必要条件,最合理的才是最好的,盖一栋住宅,最重要的是如何满足居者的生活。
这一逻辑,在中赫置地的全新代表作——万柳书院再度得以兑现。
西四环内,昆玉河畔,三山五园周边环伺,咫尺相望颐和园,“宜居”两字与生俱来;北大、清华、人大等高等学府在侧,人文底蕴得天独厚。怎样的案名才能匹配万柳这块绝版土地?“书院”由此而生,案名似信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那座园子——颐和园,到这座院子——万柳书院,皆为筑造传世的百年建筑,成就宁静的心灵之所。而暗藏于两者之中的建筑观更默然契合,即将全部之功力,集中于精工之笔,不遗余力,雕琢细节。
合宜至上。为设计与这片土地气质相符的建筑形态,中赫置地在整个筑造过程中,不容瑕疵,不断推翻与创新。经过了30多轮的论证、调整、求证,规划方案才初具雏形。中赫置地所做的,正是“使建筑适合于环境,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创造出一个自由统一的整体”。
万柳书院工艺之完臻,力求传世。在大面积使用石材时,中赫人尽可能地还原其花纹肌理,使其浑然一体,精心利用不同材质进行空间过渡,营造宁静与自然的氛围;在使用装饰语言时,则几乎全部采用直线线条,与简洁利落的建筑形态相得益彰,诠释其“少与多”,“舍与得”的生活哲学。
万柳书院的设计均以人的居住需求作为标尺,渗透着功能至上的设计美感。萃取古建筑之精华,有所传承,但从未畏惧创新与超越。在承袭地脉与文脉基础之上,万柳书院不仅要拥有“书院”的气质外衣,更要将这种气质深藏于一砖一瓦、每个细节之中。以均衡协调的表象,传递出开发者效法自然、顺势而为的生活态度。
将合宜的设计、契合的材质、尖端的科技以完美的手法整合于此。举重若轻之间,万柳书院自然而然地融入于这片土地,宛如破土而生。
- 新华全媒+丨中东部地区将现雨雪冰冻天气 多地积极应对2024-01-30 06:01:31
- 我国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图”2024-01-19 07:01:41
- “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2024-01-19 07:01:13
- 全总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大国工匠2024-01-19 06:01:49
- 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将于南京举办2024-01-12 07:01:46
- 深度“起底” 重建秩序——各界人士热议足球反腐2024-01-12 06:01:37
- 中国各地新年开跑力争经济“开门红”2024-01-11 0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