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华教师1760万元是怎么被骗走的

作者: 文/本报记者 杨琳
发布时间:2016-09-01 09:23:51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揭秘:清华教师1760万元是怎么被骗走的

  事发后,被骗者居住的单元楼下加强了安保措施

  近日清华大学一名教师遭遇电信诈骗被“卷走”1760万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除了诈骗事件本身,这名教师“身家超千万”也成为不少人讨论的话题,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没有证据指向这笔巨款来源有问题,被骗的1760万元一部分是出售房产所得,另一部分则是从他人处借的。

  此外,北青报记者获知,这名教师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即诈骗团伙冒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话术”引导被骗者将钱款打入“安全账号”。尽管近年来警方和银行都在防此类电信诈骗方面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是仍有人不慎上当。

  被骗巨款的来源是否合法?

  8月3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被骗老师所居住的蓝旗营小区8号楼附近发现,相较于前日,单元楼下新增了两三名保安。保安称,因有居民反映近日小区内到访的人员较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所以特意加强了巡逻。

  同时,小区内的多位居民透露,8号楼上午有公安机关的人员来过,“应该是来问被诈骗的事情。”一位居民补充道。小区居民介绍,蓝旗营小区于1998年建成,房源主要分给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高校的老师,并不对外出售。一位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遭诈骗的老师所在的单元楼内既有清华的老师也有北大的老师,而且这栋楼普遍是分给职称较高的老师。”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1760万元并非小数目,一名高校老师遭电信诈骗的钱款如此多,来源是否合法?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清华老师遭电信诈骗的这1760万元,一部分是出售一套房产所得,另有一部分是向其他人借来的。警方目前也并未指出被骗者的钱款来源不合法。

  被骗者居住的单元楼内有防诈骗提醒

  北青报记者从蓝旗营小区周边的房产中介处获悉,蓝旗营小区的房源较新,小区内以90平方米大小的房源居多,但“蓝旗营小区属于清华大学内部产权,只能出租,不对外销售,要买只能私下沟通”。中介介绍,蓝旗营小区两居室的月租金在1万至1.5万元之间。此外,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与该小区地处同区域的华清嘉园小区,房价平均为8万元/平方米左右。

  有消息指出,被骗老师出售的是万柳某小区的房产房产中介表示,万柳社区的房子目前是海淀区最好的学区房。中介告诉北青报记者,万柳社区的房源较新,均价在10万元/平方米,“高一点的在13万元/平方米”。中介解释,因为万柳社区所在学区小学为中关村第三小学万柳北校区,中学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和北京市八一中学,“这些都是好学校,所以房价自然跟着涨”。

  涉事老师遭遇了何种诈骗?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涉事清华老师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

  这种骗术的第一步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诈骗者往往自称公检法人员,有些诈骗者还拥有“配套设施”,比如通过改号软件篡改电话号码的来电显示,将其改为公检法电话的号段,然后“自信”地让市民拨打114查询,增强信任感。

  随后骗子开始“秀演技”,通过“话术”声色俱厉地告诉你已经涉嫌违法犯罪,理由有涉嫌洗钱、包裹藏毒等,有些理由甚至是电卡欠费、信用卡透支、车辆违章等。在这一阶段,有些诈骗团伙甚至各个上阵,进行“角色扮演”,有些受害人起初会接到非公检法人员的电话,诸如冒充银行人员,先告知受害人名下的一张外地信用卡严重透支,已经构成违法,接着告知处理此案的警官电话。受害人刚刚感到莫名其妙,“警官”的电话立即打了进来。“警官”恐吓完受害人,“检察官”的电话又接踵而至。

  诈骗者会要求受害人协助调查,甚至恐吓受害人已经被通缉。当诈骗者认定受害人已经完全落入圈套后,便开始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受害人将涉案钱款转入指定账户或所谓的“安全账户”,供“公检法”调查,并号称只有这样才能自证清白,或者要求受害人说出转账时需要的动态短信验证码。

  被骗老师信息是否被泄露?

  清华的这名教师卖房、借款凑了1760万元,却被骗子一把“卷走”,不少人怀疑房产中介是否泄漏了卖房教师的个人信息,但这种说法仅是猜测,目前尚无法证实。

  不过在“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中,通常会伴随着个人信息的泄漏。不少案例显示,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后,随后开始实施“话术”诈骗。

  在实施诈骗阶段,为了使得骗局更加“逼真”,诈骗分子会使用一些“道具”。这些“道具”和手法包括伪造的国家公文,以传真等渠道向市民发送“通缉令”等。

  此外,有些骗子会自制一些假冒的公检法网站,要求受害人登录。由于个人信息早已泄露,受害人登录假网站后会看到自己的电子通缉令。通过“眼见为实”,受害人的情绪变得异常慌张,便于骗子得手。

  事实上,公检法部门不会以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对涉嫌洗钱等问题进行处理,办理案件时也绝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号”。公检法也不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清查当事人的资产情况,更不会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出具“通缉令”。

  遍地防骗提示为何仍上当?

  近年来,本市警方和银行在防电信诈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网传的一些防骗技巧称“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电话一律挂断”,甚至“误伤”了一些真正的公检法工作人员,朝阳法院民一庭宋晓佩法官表示,民事案件的初次送达,一般都是通过电话送达方式,比如会拨打原告留下的被告电话,向被告传达案件情况,但一些当事人会误以为法官是诈骗者,将电话挂掉。

  昨日,在被骗者居住的小区单元楼下,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入口处的墙上有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滚动播放“海淀分局提示您:凡接到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或电话,请您做到不听、不信、不汇款、不转账”的信息。同时,小区内其他几栋楼也在楼道内或单元楼外设置了同样的显示屏。“这些电子显示屏今年年初就已经挂上了。”该小区保安解释道。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曾尝试做类似宣传防电信诈骗的微电影,希望让大家能接受相应的防范常识,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民警透露,曾有一次组织了数百名大爷大妈在一个剧场,特意找来一个被骗了数百万的事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自己的受骗过程。“讲台上的事主声泪俱下,下头的听众却纷纷交头接耳甚至发出阵阵哄笑,讥笑事主上当时的行为。”

  警方针对电信诈骗很多时候也只能在案发后介入调查。由于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在侦破上存在很多阻力,很多诈骗分子隐身国门之外,甚至游走在数个国家之间,即便是很多时候抓住了嫌犯,被骗的钱财却很难全部追回。公开数据显示,每年有上百亿元人民币的电信诈骗犯罪赃款被骗子从大陆卷到台湾,被追回的仅20万元。

  文/本报记者 杨琳 见习记者 孔令晗 张艳艳

  摄影/见习记者 孔令晗 张艳艳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