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一场守护蓝天的攻坚战
原标题:秸秆禁烧:一场守护蓝天的攻坚战
打捆机在田野中打捆、回收秸秆。 袁达 摄
本报记者 袁 达
“今天这天不错啊!空气挺好”,“是啊,早上一拉开窗帘,看到外面的蓝天,心情特别好”……冬季的清晨,空气清冽,市民杨阿姨来到家附近的小公园和几个伙伴一起锻炼身体。空气质量,是她们每天见面必聊的话题。
蓝天多了,是今年秋冬很多市民共同的直观感受。来自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一组监测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今年10月1日至3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天,较上年同期多8天;轻度污染8天,较上年同期少8天;未出现重污染天气,比上年同期少5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分别为77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7.3%、41.3%。
据环保和气象专家分析,空气质量之所以明显改善,除气象条件比较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外,一年来全市上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尤其是近期强化大气污染综合管控措施是直接原因。往年的秋冬时节,大面积露天焚烧的秸秆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但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未出现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
今年秋季开始,我市从上至下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攻坚战,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资源节约,更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换来了长春上空的蓝天白云。
举全市之力 破解“三农”难题
据了解,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34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万公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0亿公斤阶段性水平,秸秆实际可收集量为1052万吨。如何有效处理好这1052万吨秸秆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
早在今年上半年,我市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调研并确定了禁烧措施。今年10月1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对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王君正指出,长春作为省会城市和全省唯一整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地区,必须敢于担当,围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部署,举全市之力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破解好这个“三农”新问题,为全省树好标杆。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繁重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办公室。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办事机构,形成市、县(市)区、乡镇、村屯、小组层层“有机构、有领导、有队伍、有制度”的组织网络。各地各部门把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市级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包县(市)区,县(市)区包乡镇,乡镇包村、包地块的包保责任制。各县(市)区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组要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包一级,层层包保、逐级落实的责任体系。
解决新问题,需要新思路、新政策。在今年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中,我市将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结合起来,加大政策资金引导力度,对收集、储运、加工、转化利用等各个环节给予补贴和支持。今年,省里计划投入8000万元,其中投给长春5300万元。市级层面,由市发改委牵头、农委、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8条政策措施,初步测算,市财政本级将投入5000万元左右,这在我市农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各县(市)区也从实际出发,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网格化管理 实施多级联动
从10月开始,秸秆禁烧专项治理行动成为各级各部门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农作物秋收一同在田野里展开。
——农安县建立了秸秆禁烧包保机制,组建三支夜巡队,22个乡镇分别组建执法检查组和夜巡队,377个村全部组建巡查分队,3806个村民小组设立了义务监督员,全天候、全方位巡查,不留时间和空间的盲点。
——榆树市通过电视、网络对《榆树市政府关于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进行播发和公告,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以手机短信形式发布,在电视台播发滚动字幕。同时成立4支秸秆禁烧督查组,全天候对全市28个乡镇(街道)的秸秆禁烧督导检查。
——德惠市向各乡镇(街道)派驻了16个督导组,逐级落实包保责任,把禁烧任务落实到乡、村、组,细化到田间地头,乡村执法巡查队和村民小组义务监督员加强日常巡查,做到时时有人巡查,巡查车不间断巡查。
——九台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都签订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责任状。他们将全区划分为2514个网格进行管理,把秸秆禁烧落实到人,明确到田块,并利用电视台、农村远程教育网格等媒体和载体进行宣传。
——双阳区实行教育与处罚联动。对不听劝阻的农户由派出所进行谈话教育;对焚烧秸秆情节严重的,由公安、环保、林业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
——朝阳区设立防火点48个,并在各村屯及重要路口显要位置设立“禁烧”标牌。乡镇(街道)和村每天出动宣传车8辆,进村入屯进行巡回宣传,重点区域内各村组都与农户签订了“禁烧”承诺书。
——绿园区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各镇、村共成立60支巡查监管队伍。
——二道区英俊镇2445家农户全部向所在村签订了承诺书,7名镇领导、13名科室负责人、33名村干部和96名网格员包保责任全部落实到位,形成了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各乡镇、村组建巡查队伍坚持每天24小时巡查,公安派出所与乡镇干部联合执法,发现火点、黑斑、烟雾等秸秆禁烧行为及时制止,并按照“黑斑倒查”制度,严防“第一把火”,对露天焚烧秸秆进行查处。
……
在多方宣传引导下,不烧秸秆逐渐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从10月14日开始,市政府组织市农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五个督导组,分赴15个县(市)区、开发区连日开展秸秆禁烧督导巡查,集中开展夜巡。“从督导督查的情况看,今年全市秸秆禁烧工作总体态势良好,禁烧效果明显好于去年,全市秸秆焚烧火点数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的禁烧成效也比较明显。”督导组负责人介绍说,重点区域范围内实行了全面管控无火点。
“两主三辅” 综合利用“开花结果”
秸秆不烧怎么办?我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提出了“五化利用”的思路,努力形成“两主三辅”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即以秸秆的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主,以秸秆的原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为辅。扎实推进秸秆“五化利用”。
德惠市整合秸秆利用扶持资金4200万元,支持秸秆打捆机具购置、秸秆收储网点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全市设立了110个秸秆收储运示范点,打捆机具达到了278台;农安县设立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秸秆收购补贴资金,今年全县计划新增打包机400余台,每天可打包秸秆2.6万吨,只需50天就完成重点区域秸秆打包任务;双阳区各乡镇(街道)与机收打捆企业对接,以村为单位签订机收打捆协议,区里对企业进行专项补贴,全区目前有备案秸秆捡拾打捆企业7家,建立秸秆收储点25个,与秸秆收购企业签订15万吨的秸秆收购订单;朝阳区对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实行补贴政策,每公顷补贴300元,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街道)每公顷再补助100元,实现域内田间剩余秸秆全部打捆回收利用;长春新区今年力争把所辖4个开发区、7个乡镇(街道)、52个村共25477公顷耕地的秸秆全部回收利用,通过深翻还田利用5万吨,剩余12万吨全部打包外运回收利用……各县(市)区在争取和利用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经纪人和农户的积极性。
“秸秆全量留田不仅减少了作业环节,节省人力物力,平均可降低斤粮成本5分钱,还有利于提升土壞有机质含量,增强地力,逐年减少化肥施用量。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化肥减少量可在5%左右。”榆树市晨辉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算起了经济账,他说,肥料化利用是秸秆的一条重要出路,今年的农业生产中,他们就采用了“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今秋,榆树共有5万多公顷土地进行了秸秆还田和土地深翻,“此举促进了有机肥料资源转化利用,增强了农业生产后劲,最终实现作物稳产和增产”,榆树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个小秸秆块可比苞米秆子强多了,干净又省事,特别好!”这个冬天,玉米秸秆制成的秸秆块成为九台区龙嘉镇龙家堡村梨树园子屯农民的“新宠”。九台区政府与长春长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0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战略协议,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据了解,一期工程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周边20公里为半径,在11个村建立了11个秸秆收集储运示范点,每个点辐射半径约为500公顷,区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农民向企业提供1公顷地秸秆,可换来1吨秸秆块或秸秆膨化饲料,受到农民的好评。
在农安县开安镇新开河村,玉米秸秆成了牲畜的“口粮”。经过高温高压杀菌、微生物发酵等处理,玉米秸秆变成了饲料。“这些饲料可用于种鹅养殖。”村干部介绍说,该项目每年可利用膨化秸秆1万吨、青贮玉米3000吨。为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我市积极支持县(市)区争取国家“粮改饲”试点县建设,培育广泽乳业公司等一批秸秆加工龙头企业。在草食性畜禽养殖量大的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大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秸秆饲料化利用专业化公司。
工业原料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又一个方向。我市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泉德秸秆造纸和有机肥生产项目建设,力争尽快达产达效,提高加工转化能力。目标是到2018年,实现利用秸秆170万吨以上,约占秸秆总产量的15%。同时,我市今年还努力探索秸秆基料化之路,简化工艺、降低秸秆基料化的成本,开发利用杏鲍菇等草腐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需求。2016年,计划新增秸秆综合利用量100万吨,2017年计划新增秸秆综合利用量110万吨,2018年计划新增秸秆综合利用量105万吨。
“四个体系” 打造秸秆利用的“长春特色”
未来,我市将重点抓好“四个体系”建设,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支撑和保障。
——建设产业推动体系。谋划建设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秸秆加工大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形式,培育收储运新型主体。同时,进一步提高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的购机补贴比例,调动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购买机械并开展作业服务。到2018年,力争实现除直接还田地块外,基本实现田间秸秆机械捡拾打捆,建设100个以村、乡镇为单元的秸秆收储点和收储中心。
——建设多元投入体系。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引资重点,紧紧围绕秸秆能源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设计包装一批大项目,进行主题招商。举办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专题展览。与国家级相关协会合作,召开秸秆综合利用论坛和招商大会。同时,引导各类资本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农机大户、合作社投资秸秆收集储运环节,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建设科技支撑体系。争取与国家有关部门或科研机构联合举办秸秆综合利用最新成果展,吸引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重点开展秸秆还田攻关,田间捡拾打捆机械攻关,储存技术攻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攻关,发电、秸秆固化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对于成熟的技术,组织基层农技部门、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示范推广。
——建设目标责任体系。成立长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出台政策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秸秆运输“绿色通道”。将全市综合利用的总体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并由市政府与之签订秸秆综合利用责任状。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县域绩效考核范围,对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全面考核。
预计到2018年末,我市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秸秆收集、储运、加工产业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衔接紧密、运行顺畅、流程完善,富有长春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新局面,综合利用率超过95%,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比例分别达到25%、35%、15%、20%和0.3%,率先完成省里下达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
事在人为
共享“长春蓝”
张建华 袁 达
每到冬季,雾霾便困扰着我们,秸秆焚烧、汽车尾气等等,均被列为“祸首”,但又都缺乏铁打的依据。今年污染治理的效果立竿见影,来自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告诉我们四个大字:事在人为。
这是一次由顶层设计的“精准施策”,“史上”力度最大。农民露天焚烧秸秆被称作“秋收后的烦恼”,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全市上下为此费了很多脑筋、下了很大功夫,但仍举步维艰。不仅是农民,包括不少基层干部也有畏难情绪。而今年,我市抓住要害、精准施策,一方面,通过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强力推进,另一方面政策性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增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内生动力”,结果,秸秆禁烧赢得四方响应。
这是一次智慧执政的最好示范。“疏堵结合”,这一大禹治水的经验,在今年的秸秆治理行动中,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最佳路径。实施四级包保、政策资金引导、提倡综合利用……一项项疏堵有序、扎实推进的举措,让秸秆治理工作从“治标”向“治本”延伸。今年我市秋天的田野里,不见了焚烧秸秆的黑烟,取而代之的是秸秆打捆机忙碌作业的景象。
这是一次机制创新之举。此次治理秸秆焚烧,从政府到企业、农户,体现了全市一盘棋。尤其是着眼于破解三农问题,打造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链条,形成了目标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行动同步的协同创新机制,化解了堵多于疏的思维模式,为未来三年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奠定了基础。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攻坚战,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通过今年的秸秆治理,各地各部门应科学总结经验,坚定治理信心,继续开展行之有效的行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相信“长春蓝”终将成为常态。
- 新华全媒+丨中东部地区将现雨雪冰冻天气 多地积极应对2024-01-30 06:01:31
- 我国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图”2024-01-19 07:01:41
- “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2024-01-19 07:01:13
- 全总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大国工匠2024-01-19 06:01:49
- 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将于南京举办2024-01-12 07:01:46
- 深度“起底” 重建秩序——各界人士热议足球反腐2024-01-12 06:01:37
- 中国各地新年开跑力争经济“开门红”2024-01-11 0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