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谁该为167名女大学生裸照公开负责?

作者:支羽生
发布时间:2016-12-09 22:09:23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网上流出10G大小的女大学生借款裸条,167名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及视频被公开,舆论一片哗然,校园借贷中介平台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千夫所指的借贷宝已声明从未参与过此类“裸贷”,是否担责确需法律进一步认定,但“裸贷”风波反映出的网络借贷乱象,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以校园借贷为代表的网络借贷平台,已不是第一次“惹麻烦”。今年3月,河南一欠贷大学生跳楼自杀。近日,南京玄武区一位父亲收到催款电话和女儿裸照后报警,警方介入后查知该名“裸贷”女生“借款4000元还了10万还不够”。这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案例把隐藏在网络借贷平台背后的高额利率、“裸照”抵押、信息泄露、暴力催收、逼人“肉偿”、甚至“卖淫赚钱”等恶性事件带入公众视野。可以窥见,“裸贷”正在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将更多的受害人拉入泥潭。如此“裸贷”,不仅能毁掉一个青春少女的名声、破坏莘莘学子的前程,还会波及整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冲击着全社会的道德边界和法律底线。

以裸照为抵押,拿身体换金钱,这在许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为什么却在崇尚知识的校园中频频发生?借钱者的个人主观因素首当其冲,人们虽哀其不幸,却也怒其不争。繁荣的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的个性解放,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消费作为生活意义的全部。不购物就心慌、不花钱就手痒,是许多年轻人日常的真实写照。再加上大学生处于学习阶段,收入来源单一,如生活费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就只能走上借钱的道路。这恰恰为高利贷、裸贷等不法行为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土壤。

然而更骇人的是,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加速了恶果的成熟。借贷双方全程不见面,在线签订协议、完成抵押、还取贷款;平台用户可以在朋友圈做中间人,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赚取利差;交88元就可以进入逾期裸条福利群,照片视频随便下载……大大小小的网络贷款平台,带来便利的同时,不仅潜藏信息安全隐患,更颠覆了传统的信用模式,建立起资金流动的广阔渠道,重新塑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产生新的违规违法灰色产业链。也因此,互联网构筑的借贷行业新业态,冲击着传统法律规范和监管模式的有效性。互联网借贷平台该不该承担筛查用户的责任?日常监管,银监会、网信办、工商局该如何分工配合?平台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和信用数据该如何保护和利用?一道道亟待解答的难题正摆在我们面前。

此种背景下,要想遏制网络借贷平台的“野蛮生长”,必须“三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年轻人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在拜物主义的浪潮中发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守住宝贵的人格尊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无论是建章立制还是日常监管,决策者都应当培养互联网思维,把握新事物的性质、发展轨迹和内部结构,回应现实需求,解决真实问题,对各类社会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惩不贷。此外,受害人要用法律保护自己,警方更要及时查处严打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正调查“裸贷”的江苏警方表示,债主使用裸照、不雅视频逼迫还款的行为,已经涉嫌敲诈勒索。如能查实相关犯罪行为,对涉事人员要一网打尽、从重惩处。

必须承认,网络借贷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流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然而,借贷平台的“野蛮生长”也会快速耗尽社会的宽容与期待,破坏已具雏形的信用体系,甚至像“裸贷”一样,通过将女性身体商品化,瓦解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扭曲着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严重的,那些正在也可能利用“裸贷”产生的“肉偿”、“卖淫还钱”、“吸毒”、“艾滋病传播”等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失控,就会极大的摧毁肉体和生命、摧毁家庭、破坏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性。因此,我们在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对时代的慷慨馈赠之时,也必须对存在于其中的社会风险保持警惕,更要“未雨绸缪”做好制度防范,监管也应及时出手、依法打击。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