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青眼:“宏大叙事”还要不要?
近日,网上流传一位台湾作家在香港大学演讲的视频,其中一段小插曲,颇让人动容。
这位作家问台下听众的启蒙歌曲是什么,一位中年听众答,是《我的祖国》。又问,是怎么唱的?结果先是几个人唱,然后是全场大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样的场景显然出乎这位作家的预料。而这种“家国情怀”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永远抹不去的。
不少网友留言,瞬间被这种壮阔的场面“感动到起鸡皮疙瘩”,也有不少人感叹,为什么现在这种有力量的歌曲就这么少,只能诉诸回忆了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刚刚过去的“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每年12月9日,不少高校都会举行“一二九大合唱”。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合唱比赛的方式,跨越时空,与80多年前的那群青年对话,缅怀那段“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激情岁月。
一名大学生告诉我,现在的“一二·九大合唱”主要曲目还是《歌唱祖国》《保卫黄河》这样的歌曲,但也有不少会加入一些与爱国主题不相干的歌曲,关键他的一句话,让我陷入沉思:“毕竟那些歌曲都太‘宏大叙事’了,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小清新’的。”
物质日益丰裕的和平年代,年轻人自然不必再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注意力更集中于自身的发展;同时,多元碎片化时代,要凝聚人心也非易事。这些变化映照在文化心理上,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偏爱“小情怀”,喜欢“私人叙事”,对“宏大叙事”产生了距离感。
如今,一切主题崇高、严肃的表达,都容易被贴上“宏大叙事”的标签,后现代“解构”之下,被消解掉已经成为再常见不过的事。甚至,还有人指责“宏大叙事”是对思想的禁锢,对个性的抹杀,应被历史淘汰。那么,我们的年代,真的不再需要“宏大叙事”了吗?
这次合唱《我的祖国》事件倒是一个参照。那些看似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宏大叙事”,其实未必真的不受待见,未必真的不符合潮流。世界虽然纷繁复杂,历史运动的轨迹也不免曲折混乱,但如同江河,虽有众多纵横交错的支流,但最终总会朝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汇入更大的水系。当我们沉浸在个人“小情怀”中的时候,或许不该忘却,那曾经让我们得以走到今天的“家国情怀”。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毕业歌》,曾经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挥洒热血,换来今天的新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宏大叙事”来给予我们激情和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1日 18 版)
- 新华全媒+丨中东部地区将现雨雪冰冻天气 多地积极应对2024-01-30 06:01:31
- 我国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图”2024-01-19 07:01:41
- “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2024-01-19 07:01:13
- 全总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大国工匠2024-01-19 06:01:49
- 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将于南京举办2024-01-12 07:01:46
- 深度“起底” 重建秩序——各界人士热议足球反腐2024-01-12 06:01:37
- 中国各地新年开跑力争经济“开门红”2024-01-11 0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