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想过上好日子——探访南苏丹朱巴城外的联合国1号平民保护区
原标题:人们都想过上好日子——探访南苏丹朱巴城外的联合国1号平民保护区
新华社朱巴12月22日电 题:人们都想过上好日子——探访南苏丹朱巴城外的联合国1号平民保护区
新华社记者梅常伟
他们原本也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却因为动乱和冲突不得不逃离家园,寻求来自联合国的保护。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城外,紧邻联合国营区,有两个收容难民的营地,被称为平民保护区。但更多时候,人们叫它难民营。其中,1号难民营较小,有8000多难民登记在册,3号难民营则有2万多人。但实际上,两个平民保护区的总人数超过4万。
当地时间21日,联合国维和警察进入1号平民保护区清查危险人员和武器,确保难民安全。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承担的任务,是为清查行动提供警戒护卫,新华社记者获准随队采访。
早上7时许,联合国维和人员开始行动。难民营内,用白色篷布搭起的简易帐篷只有大约2米高,有的装着铁皮门,有的只挂一道布帘。帐篷与帐篷挤挤挨挨的,让人觉得有些压抑。
起床的人还不多,有几个人站在自家门口,手里拿一根白色木棍,不停地在嘴里搅动。一个身形瘦高的年轻男子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刷牙,那根木棍取自当地一种特殊的树,把末端咬成一丝一丝的就能当牙刷用。
不远处,一位中年女性正在扫地。她先是把屋内的脏东西扫到屋外,接着又把帐篷门口仔细扫了一遍,环境一下子整洁起来。
跟她家斜对门的一间帐篷内,地面上铺着类似塑料桌布的东西,红白配色、方格花纹,进门处铺着一块布,布上有双拖鞋,一个年轻男子光着脚在屋内打扫。末了,他把拖鞋拿到一边,轻轻把布上的土抖落到门外。
不管身在何处,人们总是追求更有品质、更加体面的生活,即使在难民营里也不例外。
太阳爬上树梢,走出帐篷活动的人多起来。不少孩子看到中国军人,大声喊着“China”,有的还会说“你好”。几个10来岁大的男孩说自己喜欢中国功夫,摆好姿势让记者拍照。这些都是前两批中国维和步兵营的官兵教他们的。
不同于这些小孩,年纪较大的孩子以及成年人对于外国人手中的相机比较敏感,大多数时候,他们会拒绝拍照。如果不征求他们的意见直接拍照,有可能惹来麻烦。受到尊重,不仅是他们的,也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和诉求。
一条只能供三人并行的道路两旁,小商店陆续开门营业。那些店铺门面都很简陋,没有悬挂任何招牌,商品种类也不多,但不管是摆在桌上还是货架上,都归置得井井有条。
三五个年轻人站在路边,身旁的桌子上贴着当地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广告,他们可以提供代缴手机费、办理手机业务等服务。当然,只有少数人用得起手机。
一家茶馆的炉子旁,一位中年女性正在忙活着。记者问她是在沏茶还是冲咖啡,她摇摇手示意自己听不懂英文。记者求助店里的年轻人帮忙翻译,并询问是否可以给她拍照。她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答应了。
镜头对准她时,她特意端起了一个白色印花的搪瓷缸子。照片拍好,她看后开心地笑了,热情地要请记者喝杯咖啡。
10时30分左右,靠近难民营东大门的位置,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个白色的圆球拼抢。他们买不起足球,那个球只比成年人的拳头略大一些,是用塑料薄膜裹成的。
其实,他们的状况并不适宜踢球——粮食是由联合国定期定量供应的,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但奔跑无疑意味着挨饿。
“我们很喜欢足球,几乎每天都会练习。”一个叫路易的男孩说,他们还会用绳子把矿泉水瓶系在树上练头球。“我想有个真正的足球,”他说。
“人们都想过上好日子。”随行的步兵营战士姜东坡告诉记者,在难民营的西北角,每天晚上都有个孩子借着哨位的灯光看书学习,他说自己想考大学。“挺让人心酸的,但确实非常励志,”姜东坡说。
- 新华全媒+丨中东部地区将现雨雪冰冻天气 多地积极应对2024-01-30 06:01:31
- 我国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图”2024-01-19 07:01:41
- “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2024-01-19 07:01:13
- 全总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大国工匠2024-01-19 06:01:49
- 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将于南京举办2024-01-12 07:01:46
- 深度“起底” 重建秩序——各界人士热议足球反腐2024-01-12 06:01:37
- 中国各地新年开跑力争经济“开门红”2024-01-11 0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