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中国市场再入美黑名单 业界担忧川普后续政策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22 21:44:02
来源: 环球网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报告,淘宝网等10家中国市场被列入所谓的“恶名市场”,几乎占到总名单的1/4。业界普遍忧心未来的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以及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即将上台后的政策。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白求恩在第一时间明确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对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淘宝纳入‘恶名市场’名单的决定感到非常失望。四年前,正是该办公室将我们从这一名单上移除。四年来,我们与品牌权利人、执法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将造假者绳之于法的实际行动,更有效、更先进地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恰恰在这个时候将我们重新列回‘恶名市场’名单,我们高度怀疑这一决定是否实事求是,抑或是被当前的政治氛围所影响。”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目前有超过10万品牌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平台上开展业务,它们不可能全都做出错误判断,这也恰恰体现了品牌权利人对我们的高度信任。

  苹果等超过1.8万的国际品牌已和阿里开展打假合作

  报告显示,此次共有10家中国市场“上榜”,包括淘宝网等4家线上市场,和广州白云市场等6家线下市场,史无前例地几乎占到了所谓“恶名市场”的1/4。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连接卖家和买家的平台,阿里巴巴自身并不生产假货,但是假货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只是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交易场景的迭代,制假售假供应链正在试图从线下蔓延到线上,且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这对于一个任何时间都有超过10亿件商品、年度活跃买家4.34亿的平台而言,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挑战。为此,阿里巴巴投入了大量资源、人力物力,2015年年底还专门组建了平台治理部,在财年整体不再新增员工的背景之下,又再次额外新增200名员工专职打假,可以说,这一年取得的成果远超想象。

  同时,作为一家高度尊重知识产权的公司,阿里巴巴从未放弃在该领域的努力,并试图用大数据、用新技术寻求破局,彻底解决这一困扰线上线下的难题。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和包括苹果、Burberry、LV、Cartier、Nike等在内的逾1.8万个国际品牌开展打假合作。到2016年8月,阿里巴巴主动拦截和下架商品和接到权利人投诉而下架商品的比例是16:1,这一数字2014年的时候是8:1。事实上,现在品牌权利人每次投诉要求下架一件商品的背后,是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打假系统发现并主动下架了16件,远远超出品牌权利人本身的付出和期待。

  贸易制衡已经落伍,“柏林墙”早已倒塌

  “中国企业被美国政府以各种理由进行变相制裁,这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但阿里巴巴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在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对话中去,为中国企业争取平等贸易的权利。”郑俊芳强调。

  在充分采取主动防控措施的同时,阿里巴巴还致力于与执法部门开展合作,通过线下打击的方式从源头上斩断制假售假产业链。

  在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之间,依托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打假新兵器”,执法部门关闭了约675家假货的生产、库存和销售点。与全国双打办支持下,阿里巴巴与浙江省双打办开展的2016“云剑行动”中,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在短短一年间破获假货案件总案值达14.3亿元,像一把利剑直捣线下制假售假老巢。就在今年12月8日举行的2016“云剑行动”表彰会上,阿里巴巴是当天授奖单位中唯一的一家企业,其余全部是执法机关代表。

郑俊芳表示,阿里巴巴在打假这条路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越来越多的权利人、执法机构在投入到这场战斗中,中国相关执法机构对阿里巴巴打假支持力度之大远超出某些人的现象。任何标签、任何偏见都不会阻挡阿里巴巴打假的步伐,也无法逆转全球化的趋势,贸易制衡已经落伍,“柏林墙”早已倒塌。

  “恶名市场”名单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目的是为了协助有关机构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从2011年2月首份恶名市场名单发布至今,百度、搜狗、京东等都曾被列入。

  2012年1月,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再次发布恶名市场并将淘宝网再次列入恶名市场名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公开表示,对此高度关注和严重不满;美方在恶名市场名单中对中国相关企业的描述使用“据称”或者“行业指出”等模棱两可的措辞,既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没有详细的分析,是非常不负责任和不客观的。当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淘宝网从“恶名市场”名单中移除。 

 
(责编:赵爽、庄红韬)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