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努力打造精神文化核心高地的化隆教育
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方针政策,把教育事业作为民族振兴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民族教育作为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经济和民族事业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设施,积极构建协调发展民族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呈现出义务教育不断巩固、高中教育稳步提高、学前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教育质量与教学管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亮点纷呈,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细化管理为主线,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督导为抓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师生德育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升师生整体素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精神文化核心高地,使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可谓硕果累累。
目前,化隆教育已经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完整现代教育体系。在2015年度全市教育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在2016年高考中,再创佳绩,“三喜”临门:一是重点大学上线率稳步提高,848名考生842人上线,上线率99.3%,本科上线355人,其中重点本科127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6%和4%。二是考生含金量不断提高,500分以上考生达15人,创化隆高考历史新高。 三是县民族中学成绩斐然,考生上线率91.7%,其中本科以上25人,上线率23%,比上年提高了7%。
蒸蒸日上的化隆教育呈现出一派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
加大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化隆全县共有学前教育场所、中小学校275所,其中幼儿园59所,教学点126个,小学7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4所(含民族中学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学生36881人,教职工1881人,专任教师1789人;全县 “双语”教育涉及14个乡镇55所学校204个教学班,其中小学51所173个教学班,初中3所22个教学班,完全中学1所9个高中教学班。 “双语”教育生源主要集中在雄先、查甫、金源、塔加4个藏族乡和德恒隆、初麻、石大仓等乡(镇)的藏族村,共有学生4304名,其中小学生2736名,初中生1112名,高中生456名。现有双语教师106名。
在改善办学条件中,化隆县教育部门抢抓国家实施农村初中改造、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薄弱学校改造、学前教育等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以此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以来,共实施各类项目345项,总投资6.87亿元,使教育阵地成为了“现代崭新的教学楼、时尚漂亮的校门、硬化宽阔的操场、花香树绿的校园”,使各类校园成为了化隆县最漂亮的地方和地标性建筑。
在这一工作中,化隆县教育部门优先加大“双语”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的投入力度。2011年以来,争取标准化学校、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资金1.43亿元,先后修建德恒隆民族寄宿制小学、县民族中学、金源科巴村幼儿园、查甫乡下曲加等39所“双语”学校,总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着力改善“双语”教师生活条件,2012年以来,为“双语”学校修建教师周转房385套,有效解决了广大教师的住房问题。优先解决“双语”学校供暖问题。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201.5万元为雄先、金源、塔加、德恒隆中心学校和德恒隆民族寄宿制学校安装了锅炉。全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对民族中学、金源中心、德恒隆乡民族寄宿制学校等9所学校配备信息化设备、体音美教学设备和理化生教学仪器,累计投入1709.3万元,为民族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招贤纳才增强师资力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化隆教育部门以优化队伍结构为抓手,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选拔和激励三个机制,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中实行平等竞争、择优选任的考核任用机制,将校长、副校长交流和调整相结合,先后选派32名校长到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实地培训学习;选派25名校长参加了省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校长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实施对全县中小学“十星级”学校的全面考评,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对学校的督导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配齐、配强、配好学校班子提供了依据。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仅2015年,县教育局面向全省公招教师187人,招聘免费师范生10名,为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加强了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开展县、镇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支教制度。近一年来,共选派58名优秀教师到三类薄弱学校及缺编教师学校进行支教,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配置,减缓了基层学校教师紧缺的压力。
在师资力量配备工作中,严格实行“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教师聘任制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县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85.7%,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6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2%,取得研究生学历教师16名。为健康发展 “双语”教育,2006年至2010年招聘“双语”特岗教师25名,2014年至今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双语”教师22名。同时,不断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近年来先后组织全县“双语”教师在青海师大、青海民大等院校进行普通话、国培、藏区学校教务主任质量提升、民族寄宿制校长、学前教师、“双语”骨干教师、“双语”校长、现代教育网络等培训260余人(次)。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教师。
同时,教师待遇不断提升,自2012年以来,全县三类地区教师津贴从原来的每人每月40元提高到200元、一人一校教师享受生活补贴每月200元、全县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县财政每年拨付中高考质量奖30万元,有力稳定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工作积极性和师资力量综合素质。
教书育人提升教育质量
近年来,化隆全县中小学以“创建十星级学校”为载体,落实精细化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011年至2015年,全县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达4656名,其中,重点院校上线526名。县民族中学近两年高考升学率达97%以上,共培养本科生23名、预科生47名、专科生252名,2011年以来,县民族中学共培养大学生723名。
在这方面,化隆教育部门为提高全县“双语”教育质量,配备“双语”教研员,指导全县“双语”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实行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藏语文的二类教学模式。每年对六年级藏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县性检测,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表彰优秀师生,对“双语”教学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成效,有效促进了“双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每学期组织金源、德恒隆和民中等学校的藏语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联片教研等活动;每学期选派市县级教学能手到二、三类地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持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选派一小、二小、民中、一中等学校的优秀教师到金源、德恒隆等基层学校支教。2008年以来,共选派800余名教师到三类地区支教。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配置,有效促进了基层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按标准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2011年以来累计拨付公用经费9685.1万元,助学金4243.6万元,学前一年资助金1470.8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加强专项资金的统一管理,采用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送两种模式,明确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国家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学生、确保将每天4元的营养食品送到学生嘴里、确保食品安全不出问题,目前已累计拨付资金7905万元。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2011年至今筹集资金708.55万元,资助各族贫困学生1920名,为5501名家庭贫困的历、应届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落实教育惠民政策,2012年出台了六项教育惠民政策,在海东市率先实行高中免费教育,每年有近3000名高中生享受这一政策。
在这方面,化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到政策不变、机构不撤,领导力度、管理力度、投入力度、工作力度不减。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政府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有效地解决学生辍学问题。建立控辍保学制度,坚持依法控辍,实行“双线”目标责任制,年初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党委、 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社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两基”巩固提高目标责任书》;教育局与各学校、各学校与教师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将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各乡镇、各学校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建立学生入学与整村推进项目、农村低保、新农合报销等惠民政策相挂钩的制度,遏制学生流失;实行学校校长控辍保学制度,明确学校校长是控辍保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辍学超过规定标准的学校,依据有关规定对校长进行问责,并与《均衡发展之星》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2015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7.6%。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2%,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0%。
突出特色推进教育事业
近几年,化隆教育部门根据《化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在群科新区新建了群科新区中学。学校占地面积为206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3000多名,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寄宿制标准化完全中学,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深化高中课堂管理,深入开展高中教学教研活动,创新办学,增强学校软实力。
稳步发展“双语”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实施教师周转房项目,民族中学等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318套,总建筑面积达14310 平方米,受益教师达300余人。着力改善“双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改薄等项目的大力推动下,重点建设了塔加中心等双语寄宿制学校,校舍面积基本达到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标准。着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借助标准化学校建设信息化项目, 为9所学校配备了信息化设备,累计投入资金477.7万余元。同时,依托省教育厅项目建设及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技术装备项目,配备了共计1231.6万余元的体音美教学设备和理化生教学仪器。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学校办学宗旨,在职业教育中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商务阿语、学前教育和唐卡艺术等专业班,2011年以来已培养毕业生1426人,顺利就业近1400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声誉。2012年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230万元,全部用于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设备的购置。2013年县财政拨付近40万元修建汽修实训室并投入使用。
关心发展特殊教育,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化隆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档案,做到表与册、册与册相符;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
国家、省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极大改善了化隆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截至目前,全县67所学校共有交互功能多媒体教室953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信息技术教育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化隆教育在打造质量第一的同时,注重打造人文文化、书香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使学校教育阵地成为了具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核心高地。
- 第二届三江源国际公益挑战赛开幕2016-08-16 05:08:56
- 青海2016年本科批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2016-08-16 05:08:28
- 十五年免费教育惠及八十六万学子2016-08-16 05:08:52
- 海东:努力打造精神文化核心高地的化隆教育2016-08-16 05:08:34
- 青海师范大学启动新校区搬迁工作2016-08-16 05:08:03
- “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决赛在京举行2016-08-16 05:08:35
- 河南学子赴青海三下乡:爱与正能量同行2016-08-16 0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