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当猎豹决定在海外进行国际化时,那是它第一次转型“豹变”。而现在,猎豹下决心第二次转型,进入内容领域。
转型不是一件容易事,它往往意味着二次创业。旧有的经验有的适用,有的会成为束缚。
猎豹的高速成长是在自己熟知领域内做一个区域性复制,在守住PC阵地前提下做全球化。两年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上面,这让猎豹在海外站住了脚。
但今天回顾过去,傅盛会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那么担心生死问题呢,而不是担心自己的核心目标问题呢,有时候问题迎刃而解是靠更大的一个愿景去完成。”
如果有时光穿梭机能回到过去,傅盛会改变什么?
有一个决定他一定会做。“如果那时更有前瞻性地建立猎豹的Version(愿景),猎豹今天会很不同。”傅盛说。
举个例子,在人才招聘上,傅盛作为一家做工具软件的公司CEO去邀请高端人才,别人不愿意加入,但猎豹做机器人做人工智能,就会打动一些人,因为这也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甚至可以损失一些薪水加入。
当年傅盛初生牛犊,离开360后去了经纬,从经纬出来创业,之前没做过公司,也没真正创过业,不安全感极强,活下去就是目标。接手整个金山网络之后,只亏损过两三个季度,就立刻开始盈利。傅盛带猎豹用了一个更稳妥的方式,如果回过头来看,他觉得可以做得更坚决和激烈一些。
“如果有远见,就算当时缺钱,其实可以融钱。”
无法改变的事情,经过复盘成为傅盛人生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复盘
回到现实,一季度财报公布后,猎豹股价下跌。在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情况下,对二季度盈收的指引不如预期,股价跌破发行价。
业务转型中的问题,究其原因,傅盛总结,“七分天灾,三分人祸。”
猎豹的收入增长,国内已经比较稳定,主要来自于海外。增长能力在于两方面:一是商业的整体流量,二是流量的变现能力。在工具产品矩阵支撑下,猎豹整体流量获取并没有大问题,但受最大的合作伙伴Facebook的影响,猎豹变现能力下降,成倍的增长降到20%的增速。猎豹接入Facebook的移动广告网络给工具软件的流量变现,风吹草动都会波及。这是七分天灾。
而三分人祸是转型的节奏和决心不到位。穷则思变,钱挣得太容易了,全力以赴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就不如上市前那么猛了。当年傅盛做清理大师,把PC团队的人全抽调过来,所有高管都投进来只做这一件事。
猎豹搭上移动互联网这班车,搭上Facebook全球化广告崛起的大势,“我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头猪,风不太强的时候就掉了一些下来。”为了摆脱这种对Facebook的依赖,猎豹也在建立自己的网络广告直销体系。
如果去年不是收入增长很好,不是自己的松懈,没有在内容战略上全力以赴,傅盛相信今天的局面会大为改观。“去年转型时一是压力不够、动力不够,再者是转型的痛苦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的话,的确有时候没那么顺利。”
过去,猎豹All in进国际化,把重点放在海外市场,用单点突破,做到极致。这像蒙古骑兵打仗,打完一个又一个,但后面容易失守。一家公司的基础平台建设在业务高速增长的时候往往会被忽略。对内部的管理,怎么从几百人一下子到两千多人,这个管理流程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去树立,但过往相信产品成功学,管理的东西花时间不够,这是一个教训。
高速发展时,所有人会觉得高速是自己创造的。而现在的状况,倒可以统一认知了。工具软件终将会见到天花板,必须为下一步铺垫。
国际化让猎豹在活下来之后有了突破,猎豹出海对中国互联网也有一个贡献,怎样做海外收入,甚至是工具软件怎么做收入这件事,猎豹探索出了一条路。
做内容
去年,猎豹内部开始提内容战略这件事。
猎豹以往做的是工具软件,它是获得用户接触的入口,但触达用户后,工具软件是用户用完就走,而内容产品则能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长,广告收益才会更大。一次聊天中,雷军也和傅盛说,手机最后大家争夺的是用户时长,如何让用户看到好的内容,大家都是在做这一件事。
PC时代讲究的是入口逻辑,谁拥有入口谁就拥有价值,所以最早的那批入口价值最高。而移动上,用户拿着手机不是像PC时代就是为了查个信息、写个文档,而是越来越多地在消费内容。
PC时代用户通过搜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移动时代,搜索越来越不重要,用户更多地“刷”出内容来消费,而且内容的推送越来越智能,贴近用户需求。换个角度看,个性化推荐也相当于一种新的搜索方式。现在还不是那么智能的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可以改变。
基于这样的判断,猎豹要将过去的工具业务向内容业务转型,通过工具触达用户,通过内容延长时长,让用户能够更快、更迅速、更精准地拿到他想要的内容,这就是猎豹新业务的核心。
猎豹做了几个方向的内容。
个性化内容推荐,猎豹以5700万美元收购了法国一家新闻内容推荐应用News Republic。News Republic在全球有1650家媒体的版权授权,能拿到正版内容,其中不乏法新社这样的重要机构,这对猎豹来说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素。之前在印度市场上,猎豹就发现版权是一个绕不开的槛。收购后,傅盛把News Republic全部拉到北京来封闭开发,整个体系换成猎豹自己的。
结合猎豹的工具产品用户产生的数据,猎豹也能改进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比如“猎豹清理大师”就能在清理用户的系统垃圾时反推用户的“兴趣爱好”,用户用了哪些应用以及从每个应用清理的垃圾量推测出使用频率如何,微信里清出的垃圾很多,那他可能就是社交狂人。
文字是吸引用户成本最低的手段,但接下来会是视频和直播的时代。傅盛觉得明年直播市场和视频市场的界限会模糊起来。以前看电视只知道电视台,没有这个直播电视台,那个录播电视台,都只是内容本身。而在美国市场,猎豹可以进行布局。
猎豹在美国市场也做了直播产品Live.me,以及投资了Musical.ly这个短视频产品团队,游戏方面做了轻游戏来为将来游戏发行积累经验。
猎豹去年12月上线的Live.me,不比映客晚太多。做的时候猎豹就在讨论是不是从中国先拿经验,但后来决定直接启动美国市场。傅盛判断,产品一旦开启竞争态势,要牵扯大量时间、精力以及运营资源的投入,看看现在的直播领域竞争也能印证,傅盛当时想一旦开启这个战线,至少要牵扯3到6个月,那不如直接切海外。
以前猎豹在海外做市场活动,还需要给用户发奖品来答题,而直播产品却能主动吸引用户参与。Live.me在美国做活动时,网红会跑到他们的展台上免费唱歌。直播对中国市场来说已经是个很熟悉的东西了,参与者会坐地起价,然而在美国,它还是个很新鲜的东西,用户会主动来尝鲜。傅盛在夏威夷开会时曾碰到NBA巨星韦伯,后者被当场邀请尝试一下Live.me,结果韦伯直播了15分钟,看到有观众与他互动还挺开心,而傅盛心里想这么长时间的明星直播在国内得花多少钱啊。
中国的直播行业是全世界最领先的,傅盛相信只要把中国的模式老老实实往那里搬就有机会。而做 “钢琴块”轻游戏的时候,猎豹把美国网红市场提前一年摸清楚了。美国市场给猎豹的启发是他们终于可以在一个完全脱离本土之外的市场,而且是一个双向启动(内容源和读者、直播网红和观众)的市场上干成一件事了。接下来,猎豹将向其他国家市场拓展。
猎豹投资的Musical.ly在美国增长也很快,现在美国年轻人认识新朋友会问三个问题: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snapchat/instagram/musical.ly?在美国,Musical.ly已经是现象级产品了。
做内容平台的同时,猎豹要构建人工智能系统,对猎豹整个后台系统进行重构。从一个工具软件公司到一个人工智能支撑的内容平台公司,这个跨越不算小。现在是整个行业做人工智能的早期红利期,猎豹手里也有数据。去年3月,雅虎北京研发中心被裁撤的时候,猎豹趁此机会获得了一批雅虎的研发人才,而那批人就是为雅虎全球做内容个性化推荐的。
猎豹的内容战略在傅盛眼里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还未到初见成效之时。猎豹将以News Republic为核心产品,如果它树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基本上猎豹这步棋才算迈出去了。这个时间需要2到3个季度。
从工具到内容,这个转型既是技术上的,也有观念和思维模式上的,还有人才构建上的,傅盛要带着猎豹再打一个攻坚战。
在做工具的公司里,大家关注的是崩溃率、Bug这些,谈网红合作会交给BD。而做内容的公司,傅盛就要去洛杉矶亲自谈一圈网红经纪公司了。
“以前容易的活儿都做完了,下一步其实是累活难活,也是需要很多积累的活。”傅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