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罡: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家文明
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家文明
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焦虑是自我身份认同与全球一体化、同质化的冲突与张力所带来的困惑。面对全球化不可逆之时代大潮,生活于浩瀚宇宙、一个淡蓝色球体上的人们都会问:我是谁?我、你、他有什么不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内在根据。
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同样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所恪守的价值标准。正如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四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首要,这些都是儒家文明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长期追求。
儒家文明不是针对中国人而设计的,而是对所有称之为人的人而讲的。在儒家看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仅中国人要恪守,只要是人都应恪守,否则,人就不成为其人。深入研究与阐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可以更好地维护中华文明DNA的传承,维护中国人的本质特征与主体性,同时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普遍意义。
儒家文明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化解人类文明冲突的重要力量。西方世界,宗教冲突乃至由宗教冲突所引发战争诸如十字军东征等等,不绝于史,直到21世纪,此种冲突甚至同一类型宗教内部派别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反观中国,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及各种民间信仰长期并存,并没有因信仰问题而引发战争。为什么中国可以避免因宗教冲突而引发的战争呢?其故在于儒家伦理在解决诸宗教之间关系上发挥了平衡、建设性作用。儒家主张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等都是处理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不同文明实体关系的伦理原则。这些伦理原则在中国比任何宗教信仰更加普遍、更深入百姓之心。站在儒家文明的角度审视问题,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不是文明与宗教的多样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强烈的“求同”而不能“存异”的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宗教观。任何一种文明,无论是何等高明,如果不承认自身文明之外的他者的存在权就必然导致文化帝国主义或文化殖民主义;如果因自视自家文明优于其他文明而强制性输出其文明,必然导致输入国人民强力抵制,从而引发冲突。儒家的“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和为贵”等恰恰是以肯定文明的他者存在为前提的,故而是处理宗教与文明实体之间的基本原则,是维护文明多样性存在的哲学根据。
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至今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三种文明样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传播、流衍,儒家文明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事实上都打下深刻的儒家文明的烙印,由此,我们说儒家文明不仅是中华文明最基本表现形式,也是东亚文明的文化底色。经过传教士,17世纪儒家文明传入欧洲,受到西方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礼赞,更受到法国重农学派的思想家魁奈等人热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包含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以儒家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孕育,对中国人民价值追求的培养,对东亚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形成都作出过贡献。我们相信: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儒家文明为代表中华文明一定会给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 杨大鲁、赵军、张膑油画作品全国巡展”亮相威海2016-08-03 01:08:18
- 齐鲁文化的历史起源2016-08-02 02:08:55
- 山东陈冕状元府现状(图文)2016-08-02 02:08:00
- 解密山东临清胡家湾古瓷窑2016-08-02 02:08:20
- 康熙三次巡幸山东济南的故事2016-08-02 02:08:17
- 黄际遇先生逸闻趣事2016-08-02 02:08:33
- 生如夏花 命若琴弦2016-08-02 02: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