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1号段何以沦为电信诈骗“专线”?
于子茹
遇到170/171开头的电话,你会接听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诈骗电话!”“不接!”频被曝光的电信诈骗和永无止境的垃圾短信,让两三年前诞生的170/171号段声名狼藉。
网上一项数据分析显示,在收集的1492034个恶意号码中,仅170号段号码就有129443个,占比达8.6%。其中,1705号段的恶意短信最为猖獗,1000条短信中99.2%为恶意。2016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诈骗号码从170号段转移到171号段,诈骗短信暴增影响476万用户,显现出持续较大增幅。上述这些数字无不表明,170/171号段正沦为电信诈骗“专线”。
想当初,开放170号段被视为电信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众人对其也寄予不少期待,希望通过竞争推动电信行业服务质量的改善。然而,仅仅在两年之后,170号段沦为诈骗专用号,这无疑是背离了改革的初衷。
170/171号段滋生犯罪的原因之一,便是非实名制登记的漏洞。部分基层民警反映,因170号段实名登记不严、实际归属地不明等,导致侦查难度加大,因此颇受诈骗犯罪嫌疑人青睐。
其实,早在六年前,相关部门就要求对电话实名制管理,随后也出台过一些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展过治理“黑卡”的专项行动。工信部还要求,所有电信运营商在2017年6月30日前100%实现实名登记,逾期拒不补登实名制的用户,运营商有权将用户手机停机处理。然而电话实名制,即使年年喊,也尚未完全实现。
更何况实名登记并非能杜绝诈骗行为,不法分子依然可能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实名购号,四川就有一小伙发现其名下被登记了65个正常使用的手机号。这种行为该受何处罚?《居民身份证法》对此的规定是“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工信部《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对手机非实名制的处罚标准是“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如不涉及伪造、变造,而仅是冒用,是不用担心被追究刑责的。相比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上述处罚显然并不相称,也很难根本遏制犯罪意图。
这一切的背后指向最为直观的原因:现行法律的处罚震慑力不够。
时下,面对陌生来电,很多人对接听电话都得了恐惧症。网上还流传着“六个一律”的防骗指南,其中第六条直指170号段。但仅靠公众个人的提高警惕与自我防范,远不能彻底消除电信诈骗的土壤。
笔者认为,除了要多方提醒人们养成防范诈骗的好习惯之外,尤需从法治源头铲除滋生电信诈骗的“孽土”,制定严厉惩处配套法规,加大打击电信诈骗力度,让任何违法方难以承受违法带来的成本付出,真正发挥法治的震慑警示作用。
- 多部门派出工作组赴河南湖北协助指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2024-02-01 06:02:30
- 2023年全国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万余起2024-02-01 06:02:50
- 兰州高新区:开展消防安全督导检查2024-01-31 06:01:43
- 海南省高院发布2023年度十大典型案例2024-01-25 06:01:55
- 甘肃法院受理案件(含旧存)64.35万件2024-01-25 06:01:55
- 陕西电信网络诈骗立案同比下降12.9%2024-01-25 06:01:12
- 贵州平塘:多措并举筑牢全民禁毒防线2024-01-19 0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