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的十大铁律
3月15日起,“乱象丛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或将因为文化部出台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而有所改观,但收藏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如果能掌握一些原则,则能少走不少弯路。就艺术品收藏来说,有如下一些“铁律”。
艺术性第一,年代第二
收藏古玩的朋友往往看重“年份”,而忽视藏品本身的艺术性。须知,你收藏的是古代艺术品,不是所有的古物。有的古物“年份”很足,却不具艺术性或艺术性甚低,则不宜纳入“艺术收藏”范围。如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圹碗,出土量非常巨大,真正具备收藏价值的并不多,还不如年份短得多的清代艺术瓷。
宁收碎玉,不藏全瓦
艺术品有时因各种原因难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经历岁月沧桑,常难达十分之完整度。当一件精彩但有残损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却平庸的作品放在你面前时,你如何选择?收藏的原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本来古玩收藏就是“抱残守缺”,不宜有过分的求全心理。另外,核心部分和关键部分若缺损也须放弃。如明代德化窑观音像,若缺一手,可藏;若缺失在头脸部,则不可藏。
宁收小名头精品 不收大名头烂品
作者知名度是艺术品收藏投资必须考虑的一项,但是,并不等于说“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收藏原则仍然是艺术性第一,知名度第二。
不是所有名家作品都有价值
这条有两层意思:其一,有的大名家名实不符。有的平庸者往往居上位,杰出者却居于野,直到身后才大放异彩;其二,即使是名副其实的名家,其作品也不是每件皆优秀。有时因为应酬、情绪低落等原因会创作出低劣平庸或不尽如人意的作品。另外,在艺术家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其早、中、晚期的作品水平悬殊往往是非常大的。
特别提示:两种误区要避免。1.认为大名家的早年作品因距离今天更久远,故存世量少,更值得收藏,错。早年作品对欣赏和收藏投资都不是上选,虽是真迹,艺术水平却往往不到位。2.认为大名家的暮年作品因“炉火纯青”,往往又是“最后绝笔”所以更值得收藏,亦错。对于绝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进入暮年,因身体原因其艺术水平也进入衰退期。
只收好的,不收贵的
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仍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过度炒作和虚假成交司空见惯。许多艺术品的市场表现与其实际的艺术价值往往不同步,甚至与其艺术价值背道而驰。那种认为拍出高价的就是好作品的观点和以“市场风向标”为“入仓”依据的做法还值得商榷。
好作品关乎收藏投资者的艺术鉴赏水平或其艺术收藏投资顾问的鉴赏水平。作品的贵贱,须与艺术品的质量联系起来考量,而不是仅仅看其一平尺多少钱。“艺术无价”不等于“艺术品无价”,艺术品一旦进入市场,那么它无论多么“伟大”都是有价的。另外贵与不贵需联系作品艺术水准及其艺术家的发展前景来辨证判断。
切忌遍地开花
当代艺术家群星璀璨。收藏投资爱好者没必要“见好必收”“遍地开花”。除非你资金特别雄厚,精力特别旺盛,否则最好选取一两家或两三家。总之在选择艺术家上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不收跟风作品
不可否认,一切艺术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自己的个性成分,即使临摹品也有临摹者个性的投射。但是这类作品往往个性不突出,所以必须在“个性”前加“鲜明”二字,作为强调。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必须具备鲜明的辨识性,具有强烈的原创精神和创新意识,即使不看落款,也能看出是某家的作品。
不收花哨作品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不仅是对学者的要求,也是对艺术家的要求。艺术家只有精神独立才有可能具备原创精神和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在作品中体现鲜明个性。学会分辨作品思想的平庸和卓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较“省力”的捷径,就是去了解作者学养、文字、言行等信息。作品思想不平庸的艺术家在其人生的其他方面肯定也是不平庸的。
只收艺术家作品
政界名人、学界名人、名作家、大科学家、影视明星、体坛明星、名僧名道等名人作品,除非其本人同时又是造诣不低的书画家,否则其作品皆不宜收藏。他们的涂鸦之作可以当作“名人墨迹”收藏,但绝不可以当作艺术品收藏投资。
淡化捡漏意识
最后特别要注意的是,因一心想捡漏的迷思导致痛失交臂和吃大亏的事每天都在艺术品市场上演,所以收藏时切记理性入市。
据《中国文化报》
- "共和国科学第一楼"原子能楼被拆 曾走出31位院士2016-06-23 09:06:41
- 明朝女医用“雍正通宝”的钱币,这演的到底是哪朝戏?2016-03-31 12:03:23
- 吉祥玉童子效仿磨喝乐2016-03-31 12:03:21
- 山西95处“国保”古建筑重焕生机2016-03-30 09:03:36
- 太原市长耿彦波在阳曲县青龙古镇召开项目工程推进会2016-03-30 09:03:44
- 我省诗人张二棍获《诗刊》年度青年诗歌奖2016-03-29 04:03:08
- 澄泥砚等4产品成首批传统工美协会推荐品2016-03-29 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