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微笑天使”安宁家园(绿色家园 探访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给江豚喂食。
过仕宁摄
从安徽省铜陵市市区出发,驱车沿滨江生态岸线行驶,过大通镇来到大通轮渡码头。斜对面的江心洲,就是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基地所在。
隔江远望,小洲绿意盎然。搭乘轮渡上岸,四周寂静清幽,时而见几只水鸟掠过。夹江蜿蜒,景色秀丽,这里确实是淡水豚养殖的理想水域。
据介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这片约10平方公里的小洲里忙活,人工养殖繁育濒危物种长江江豚。在小洲之外,上至枞阳县老洲,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的保护区内,工作人员会定期巡护,现场救助,对长江江豚开展保护。
迁地保护,半人工环境里9头江豚畅游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是长江生态的“旗舰种”和“顶级生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农业部已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通江湖泊当中。因为样子看起来像是始终在微笑,江豚有“微笑天使”的美誉。
上午10点,饲养员张八金来到喂养台,连续抛出去十几条鱼,一时水花四溅,泛起阵阵涟漪。不到一分钟,就看见几头江豚在水面下若隐若现。突然间,一只江豚探出头,一口便咬住了鱼。
“小洲沿岸1.6公里长的夹江,平时很难看到江豚出现,但一有鱼食投入,它们立马闻声而来。”每天早上6点、10点,下午2点、6点,张八金都会带上近20斤鱼来喂食,包括鲶鱼、鲫鱼和鲤鱼。
“江豚‘挑食’,鱼必须是有头的才吃,而且每条鱼不能超过半斤重,否则它们一口下去咽不掉。”张八金介绍,喂江豚是个细致活儿。投喂时,要对前来“用餐”的每头江豚做好日常观测,记录游动的样子和食欲情况,有时还要给江豚“看病”,“我们会准备些常备药,遇上江豚肠胃不好、消化不良等情况,能及时处理。”
“16摄氏度,还好。”除了日常喂养,水温、水质的监测和控制也格外重要。保护区技术员糜励时刻关注着水温变化,“水温必须控制在10到25摄氏度之间。夏天江水滚烫,要注意换水。到了冬天江面结冰,要及时破冰,否则就会影响江豚的正常呼吸。”
另一方面,氨氮含量是否超标,江水有无富营养化,整体水质状况如何,都是糜励关心的问题。他需要定期做好水样抽检,并到环保局等相关机构送检。“必要时得放一些净化水质的药物,还要定期清理水底的浮游生物。”糜励说。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目前江豚已能在半自然水域的夹江里生长繁殖。糜励介绍,最早,工作人员对两雌两雄4头江豚尝试人工繁育,之后有多头小江豚出世,现在夹江里的江豚数量已达到9头。
“在长江的生态大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前提下,采取江豚迁地保护,即将江豚从自然生态系统迁移到半人工的环境里饲养,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保护区总工程师蒋文华介绍,夹江里没有采砂作业,没有乱捕行为,给江豚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这个保护区最初致力于拯救白鳍豚,但2006年中美等六国鲸类专家联合考察后,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蒋文华介绍,“现在长江江豚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2006年监测数据有1700多头,2012年只剩下1040头。”
“我们还在进行探索,观测江豚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迁地保护如果实施得好,起码可以保住江豚这个种群。”蒋文华说。
就地保护,保护区整体环境在改善
201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整个长江共有江豚约1040头,其中洞庭湖约90头,鄱阳湖约450头。实际上,1800公里的长江干流只分布了约500头江豚,相当于近4公里才有一头。
“相比之下,在58公里的保护区内,江豚的活跃数量已基本能稳定在50头左右,差不多一公里就有一头江豚分布。”保护区科研室工作人员张西斌认为,加强对江豚栖息地环境的就地保护,正在收到成效。
首先是定期巡护,保护区聘请了一些义务巡护员。“每个星期至少巡视一次,到附近江面的几个点看一看,每两个月会配合保护区人员对整个长江流域铜陵段进行巡查。”巡护员郑晓东介绍,巡护不是走过场,要观察有无江豚出现,制止电捕鱼、迷魂阵等非法捕捞,也要对不利于江豚生长的各种因素上报处理。
郑晓东等巡护员会向渔民进行江豚保护的宣传,包括江豚长啥样、误捕后如何联系保护区人员、放生时如何不造成伤害,等等。
前几年,渔民误捕一头小江豚后,及时告知保护区,同时让江豚始终和水面接触,保持皮肤不干,等工作人员到来后涂药、打消炎针,放到圈定的深水区观察,确保小江豚游动、体征正常后再放归长江,回归自然。
“不少渔民发现江豚后知道第一时间求助,也能配合着进行些简单处理。”张西斌介绍,在当地渔民配合下,工作人员对江豚等珍稀动物开展救助。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护了3头长江江豚、200多尾中华鲟、80多尾胭脂鱼以及10多只大鲵。
张西斌介绍,这些年国家实施“渔民上岸”工程,让一些祖祖辈辈以船为家、捕鱼为生的渔民,住上了安居房,从事水产养殖等别的产业。铜陵还推进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关闭了一些小码头、化工厂。
“渔业资源恢复了,沿岸环境变好了,现在保护区经常能接到市民电话,说在哪儿又看到江豚出没。”在张西斌看来,保护区整体环境的改善,让江豚有了相对安宁的家园。
困难不少,留住“天使的微笑”任重道远
乘轮渡行驶在江面,水域开阔处江风骤起,带来丝丝清凉,远处烟波浩渺,看不到尽头。
“保护区太大了,有58公里长。整个长江江面上,各类船舶通航活动给管理造成了不少困难。”蒋文华说,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法律规定,核心区不允许人类活动,但因其地处长江,是黄金水道,禁止通航显然不现实。
“濒危动物不能不保护,长江又不能不通航,如何协调这个矛盾,怎样规范管理,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与政策层面的指引。”蒋文华说。
现在,保护区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加强巡护、在特定水域设置警示牌、观察站等方式,加强保护区的生态管理。但在张西斌看来,这些举措力量有限,“人手不足,现在编制人员只有十多人,保护区那么大,管理上捉襟见肘。”
“此外,执法权问题也是‘老大难’。渔民船舶归海事部门管,治安由公安部门管,造成污染了环保部门出面,渔民行为有渔政部门监管。”张西斌介绍,执法难,一方面难在多头管理,另一方面难在执法手段,一旦发现私拉电网、违规滥捕等行为,保护区人员制止的方式只能是劝阻、教育。
保护区局长郑邦友认为,长远看,国家还需加大对长江渔业资源的保护。“每年三个月的禁渔期远远不够,可能这边鱼类资源略有恢复,那边各种捕捞又带来新的冲击。”郑邦友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延长禁渔期。
“按规定,禁渔期间所有渔民都可以领到相应补贴,但其中真正下水捕鱼的没多少。有不少人仅有渔民身份,其实早已转行。”郑邦友分析,调查核实清楚真正的渔民数量,精确补贴到人,就不会因延长禁渔期而增加财政负担,反而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
保护江豚,留住“天使的微笑”,仍然任重道远。“江豚保护是一个大工程,岸线资源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等问题,都需要长远的探索与努力。”郑邦友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3日 10 版)
- 安徽省教育厅集中清退违规收礼 隐瞒不退将严肃处理2016-08-13 03:08:04
- 给“微笑天使”安宁家园(绿色家园 探访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2016-08-13 03:08:28
- 合肥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年底开工 初步设计通过审查2016-08-13 03:08:59
- 安徽省多举措力促信访改革 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2016-08-13 03:08:33
- 安徽食药监公布“飞检清单” 高风险企业100%覆盖2016-08-13 03:08:08
- 安徽医改探索“医共体”服务 解决基层分级诊疗难题2016-08-13 03:08:40
- 芜湖无证女司机油门当刹车酿祸 轿车一头冲进银行大厅2016-08-13 0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