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掏百万搞发明 拿到专利推广难债务缠身(图文)
自掏百万搞发明 拿到专利推广难
柳江县农民自造甘蔗收割机,却面临债务缠身的境地
韦家良花了几十万元造出来的第三台甘蔗收割机,停在角落一年多,有些部件都生锈了。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刘志杰 文/图
初中未毕业,连普通设计图纸都画不出来,柳江县农民韦家良却有一个发明的梦想——制造甘蔗收割机。为此他四处举债,7年时间花费近百万元,现年50岁的他还真的在今年6月拿到了国家专利,不过眼下却是债务缠身,发明难以转化为生产成果,拿到专利时更面临债务缠身的境地。
1
自掏百万发明3台甘蔗收割机
“如果不是搞这个收割机,现在我的生活肯定是小康中的小康了!”今年50岁的韦家良从有了这个“发明梦”的那刻起,估计也没料想到会遇到眼下这样进退维谷的困境,但他依然不后悔。
韦家良的老家在柳江县里高镇新村屯,他搞过运输,当过技术工人,开过汽车修理店,正常情况下一年近十万元的收入,这对“洗脚进城”的农民来说,日子过得挺红火。2009年,朋友在老家和韦聊天时,谈到甘蔗收割请人难、人工贵的话题,一下子激起了韦搞发明的想法,想制造出简单实用的甘蔗收割机。
说干就干,韦为了圆这个“发明梦”,把手上的活儿全撂下,全心全意地搞起发明来。韦的堂弟有一家体育器材厂,韦就在生产车间圈了一块20多平方米的地方,开始研究怎么造甘蔗收割机。
“我初中都没毕业,连图纸也不知道怎么画,但收割机的构造、运作的原理都装在我脑子里。”韦介绍,很多零件市场上是买不到的,都要靠自己手工打造,前两年他什么都没干,天天蹲在车间里,凭着20年当技术工、干修理的经验,愣是制造出了一台收割机样品。感觉不满意,他接着又进行改进,制造出了第二台收割机,经过车间实验和下甘蔗地实地操作,效果不错。
“搞这东西很费钱,原来自己存的几十万,还有跟亲戚朋友借的钱,全部花在这上面了。”韦介绍,4年时间造了两台样品,花了近60万元。在前两台基础上,韦家良进一步改进造出第三台,又花了几十万,7年时间前前后后花了近百万元。
2
变成红人 受邀坐飞机去谈合作
2013年,柳江农民韦家良造甘蔗收割机的事情在当地传开,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农民发明家”的帽子一下子让韦变成了“大红人”,引起众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兴趣。韦开始申请国家专利,同时推广自己的技术。
2014年11月,在全区农业机械推广展销会上,韦想带着自己的甘蔗收割机去推广,结果往返一万元多元的运费,让他放弃了,不过他自己拍摄了一段收割机实地操作的视频,带到展销会向各地厂家推介。韦介绍,甘蔗机械化收割的难点在甘蔗的剥叶、去尾两个环节,很多甘蔗收割机采用分段式,一根甘蔗进去截成几段,剥叶不干净,去尾损耗大,机器的零部件损耗也大,他设计制造的机器采用整根剥叶方式,去尾齐整,剥叶干净,这是很多机器做不到的。很多企业一看到这样的效果,立即产生了兴趣。
山东一家大型农业机械厂的老总和技术员,亲自到柳州参观韦家良制造出来的甘蔗收割机样品,看到剥叶机效果非常好,对韦的设计特别感兴趣,很想跟韦合作,双方有了初步合作意向,对方还安排韦到山东去谈具体的合作细节。
“对方帮买好了飞机票,安排时间去看企业的情况,我也想把这个成果运用到实际。”韦说,结果到了山东这家企业,对方却对合作的事情犹犹豫豫,还给韦开出了条件,让他在企业先打工,年薪10万元,专门和企业的技术工人,一起研发甘蔗收割机。
“对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我帮他们制造出机器,我当然不能答应,本来是去谈合作的,不是去打工的。”韦说,对方甚至说可以模仿造出自己的机器,这让他非常气愤,在山东那家企业待了十多天,见对方没有诚意,韦回到了柳州。
3
数次洽谈 努力推广均无疾而终
江苏一家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对韦家良的技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去年该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两次上门,参观韦制造出来的机器后,兴致勃勃地谈合作事宜。
“有了山东那次经历,我自己也比较小心,技术的问题不能说得太透,他们的技术员看完机器,懂得其中的原理,都会想着仿制。”韦说,江苏这家企业看起来还是很有诚意,在柳州时就开出了投资1000万元、韦技术入股占30%的条件,这让他感到对方确实有合作的诚意。
“双方的协议都准备好了,对方叫我过去谈合作的具体事宜,这让我看到了希望。”韦说,对方先把其中的一些技术原理弄清,没想到韦一到江苏,对方就变卦了。原先承诺的1000万元投资,对方说其中一个投资人撤资,只有500万元投入。韦想一想,认为还是可以合作,结果准备签协议时,对方再变卦,将他技术入股的比例由原来的30%降到了25%,最后变成15%。
对方一再变卦,让韦知道对方没有诚意合作。对方后来挽留韦,开出了月薪一万元的条件,让韦在那边打工,韦拒绝后回到了柳州。
韦介绍,这两年有不少企业上门,参观、谈合作,最终都没有结果,在他看来,“来参观的人,都认为目前我设计的机器,剥叶、断尾技术比现在一般的机器要好,但很多企业都是打着合作的幌子,暗地里想把这技术学去,仿造出来”。经历多了之后,韦对洽谈越来越小心,也越来越烦恼,因为他既想把这项技术推广出去,又总得提防别人偷师学艺,到时落得一场空。
4
债务缠身 “农民发明家”何去何从
“专利拿到了,搞了几年,现在一身都是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今年6月下旬,韦家良终于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本“红本本”让他希望重生,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农民发明家”这顶帽子,已难以让他感到欣喜和激动,更多的是无奈。
而那台花了几十万元造出来的第三台甘蔗收割机,现在像个怪物似地停在生产车间外的一个角落里,一年多时间没有启动,周边都长出了野草,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机器上的链条、滚轴等都已锈迹斑斑,看着这台大机器,韦无可奈何。
“我还是想继续干下去,不能就这么放弃。”韦前两年也将甘蔗收割机开到了甘蔗地里,希望赚点钱继续完善自己的机器。不过对于后续研发需要的资金,靠这点钱远远不够。
“房子已经抵押两次了,第一次抵押向银行借了25万,后来又借钱把这笔银行贷款还了,再后来缺钱又拿房子去抵押,借了30万!”韦苦笑着说,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还借了30多万的高利息贷款,这几年利滚利,每个月数字都在增长,为了自己的发明梦,现在他一身是债。
“实在没办法了,我准备开着这台甘蔗收割机到大街上转几圈,上面挂个横幅,看看能不能筹到款,继续把这个发明搞下去!”韦无奈地说。
- 农民自掏百万搞发明 拿到专利推广难债务缠身(图文)2016-08-13 11:08:09
- "鲜府菜铺"成第二个水果营行?多家门店突然停业2016-08-10 09:08:50
- 违规吃东西等问题频出 乘地铁请大家按规矩来(图)2016-08-10 09:08:50
- 丈夫患病十多载她不离不弃 她说不能扔下他不管2016-08-10 09:08:50
- 一小区电梯故障3人受困13楼 电梯故障你懂自救吗?2016-08-10 09:08:50
-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2016-08-10 09:08:50
- 南坛高速那莫大桥恢复通车 南宁到百色路面沥青化2016-08-10 09: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