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的变迁:从教科书看国家历史观转变(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4 16:14:34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到1940年,苏联对中国的贷款约为四亿五千万美元。苏联援助中国的武器、汽车、汽油源源而来。”
此后,中国教科书对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日渐“正常化”。
“美国是一个最后存在的蛊虫”
早期课标涉及抗战时,在崇苏的同时,也大力贬美。
1950年的第一份课标,强调了美国在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反面的责任,对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则没有提及。
>更多相关文章
- 文化新观察|从一本新书看博物馆如何创新知识传播2025-06-28 03:06:39
- 百年故宫与新时代文创2025-06-28 02:06:43
- 文化魅力+创意赋能,中国潮玩掀起全球文娱新浪潮2025-06-24 08:06:42
- 李亚鹤:厚重历史文化 如今这般鲜活2025-06-24 08:06:19
- 让诗歌可听,让音乐可见!北京城市图书馆上演文化视听盛宴2025-06-24 08:06:47
- 浔阳江头古文化融入新潮味2025-06-24 08:06:18
- 多国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 架友谊之桥促文化交流2025-06-09 07:06:44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24小时热门资讯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