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冯子材》备战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0 09:23:50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风采各异 精彩可期

——《花山》《冯子材》备战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花山》《冯子材》备战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花山》剧照

广西新闻-广西日报记者 秦 雯 文/图

再过几天,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在北京开幕,为了备战5年一度的全国最高水平的民族艺术盛会,我区两台入选剧目——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壮剧《冯子材》正在日以继夜地紧张排练,在剧本、音乐、舞美等各个环节细心打磨、精益求精,力争以最好状态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花山》追求“更准确、更独到、更细致”

8月的南宁骄阳似火,室外气温高达三十五六摄氏度,广西歌舞剧院的排练场里闷热逼人。伴随着悠扬的乐曲,演员们踏歌起舞,一丝不苟,力求每个动作都准确到位。随着晋京演出的临近,《花山》的排练节奏和强度日益加强,每天9时到22时,全体演员都在排练场度过。汗水从他们脸颊淌过,浸湿了衣服,可是丝毫没有影响热情的投入,此刻的他们仿佛已经与角色融为一体……

《花山》取材于世界文化遗产——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国内第一部以岩画为题材创作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该剧历经3年创作,于2014年底在南宁成功首演,近两年来,主创团队深入挖掘花山岩画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不断进行修改提高。

为了在全国会演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壮民族文化,目前,该剧主创团队正在进行作品第三版的修改。在作品的表达上,将贯穿全篇的“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的民族文化寻根主题,与壮族人与花相关的生死观相结合,揭示壮族的文化根源、人类的生命密码。

该剧执行导演蒋剑锋告诉记者,第三版《花山》的改动主要集中在第四篇章,主创团队听取壮族文化专家的建议后,将原来的《锦绣·吉祥》舞蹈改为《锦绣·轮回》,凸显“壮民族是花国的子民”这一文化主题。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岩画红人与现代壮族男女在富有仪式感的群舞中围成一个圆圈,一对岩画红人男女在花中生出,展开一段富有生命意味的双人舞,以此表达壮族的子民“从花里来,往花里去”,轮回往复,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

为了建立和呈现壮族特色舞蹈语汇体系,该剧总导演赵明带领团队以花山岩画上形态各异的文化符号为基础,演化发展出蛙形红人的动作、铜鼓上羽人图案的衍生等,展现壮族人独特的身体动态、舞蹈韵律、舞蹈方式,令人印象深刻……“更准确、更独到、更细致”,是剧组不懈的艺术追求。

《冯子材》借来马骨胡传承人

7月30日,广西戏剧院壮剧团打造的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刚刚结束在防城港的演出。从2015年11月首演至今,该剧已在各地巡演40多场,所到之处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广西壮剧团团长唐红友告诉记者,为了此次文艺会演,该剧在剧本、唱腔上做了修改和提高,凸显壮民族特色,让舞台效果更突出。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流行于广西西部、南部、中部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海南省临高县等地,至今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过近几十年的改革实践,壮剧溶入了壮族民歌、曲艺、师公音乐等,随着大量民族风格舞蹈的融汇使用,唱、念、舞相结合,表演具有更为浓郁的民族色彩。为了在全国舞台上展现壮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剧组特别从德保请来了马骨胡传承人黄一格加入音乐团队。但由于北京演出场地的限制,剧组只能由现场乐队演奏改为录音伴奏。为了保证艺术质量,8月上旬,将由上海知名乐队和广西演奏家们合力完成音乐录制。

27岁的年轻演员李森扮演72岁的主人公冯子材。为了更好地塑造民族英雄的形象,李森翻阅史料了解人物背景和经历,揣摩人物内心,工京剧老生的他努力从扮相、姿态上去填补与人物的年龄跨度。李森告诉记者,为了尽快准确把握桂柳方言的发音,从接演角色以来自己狠下苦功,“家国情,战友情,爷孙情……全剧20多个唱段展现了冯子材丰富的内心世界,情绪的收放和唱腔的控制都极富挑战性。”

“长墙一战敌胆慑,龙州拓地贼气竭。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冯子材舍小家为大家,坚韧顽强的精神让剧组全体演职员受到了精神的洗礼。广西戏剧院的80多名演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表现,将冯子材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立”在舞台上。

好戏需要超越自我

壮乡广西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我区戏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素材。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近年来,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努力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借鉴和吸收多种舞台表现形式,赋予了民族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天上恋曲》《碧海丝路》《壮锦》《百鸟衣》等“桂风壮韵”的舞台精品迭出。

进入新世纪,民族歌舞《漓江诗情》、壮剧《瓦氏夫人》、音乐剧《桂花雨》接连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荣获金奖,大放异彩。这些作品植根广西,吸收了八桂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养分,表现了广西各民族心灵诉求,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域特点,又极具现代气息和艺术水准,成为弘扬广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展示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好戏是磨出来的,这不仅需要否定自我的勇气,更需要超越自我的决心。我们期待,历经打磨的《花山》《冯子材》在首都舞台的精彩绽放。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地方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大观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饮食健康 | 厨房百科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投资理财 | 证券基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地网,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均为中地网版权所有,部分作品由用户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新闻爆料:924028811@qq.com  网站广告投放(+86)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   QQ:924028811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2号     黔ICP备12003314号-3 


中地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2
www.chinaer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