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影视剧缘何日渐式微
暑假期间,电影、电视剧市场又迎来了一波消费高潮。不过,观众们发现,电影暑期档犹如温吞水,近百部电影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没有真正的亮点,《发条城市》《快手枪手快枪手》《陆垚知马俐》等平淡无奇。电视剧则是《幻城》《青云志》《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九州天空城》的天下,基本上是穿越、奇幻题材,热闹之余备显空洞。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剧日渐式微,主创人员面对当下社会生活,显得格外疏离和无力。
先看电影方面:《滚蛋吧,肿瘤君》过滤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只剩下“笑对人生”;《小时代》系列则充斥着夸张浮华,流光溢彩的现实生活却距离当下社会十万八千里;《夏洛特烦恼》看起来是表现小人物的梦想,但穿越搞笑情节堕入了反智的窠臼,把下作无聊当智慧有趣;《老炮儿》仿佛一首可怜兮兮的挽歌,把“革命”年代的江湖匪气当做历史的主旋律,悲壮的背后其实沦为滑稽。
现实题材电影曾经与娱乐大片分庭抗礼,后来则被挤到边缘,近几年又靠娱乐性重获新生,但内在的锋芒已经日渐消失。《泰囧》《亲爱的》《搜索》《人山人海》等,靠低俗的搞笑与腻味的煽情吸引观众,却基本没有生活的质感、社会的跌宕。众多电影还热衷于跟风、模仿,如青春电影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致青春》还算差强人意,但随之而来的《匆匆那年》《左耳》《桅子花开2015》《原来你还在这里》《青春派》等等,几乎让观众“傻傻分不清”,更谈不上从本质上把握社会现实了。
再看电视剧方面:家庭伦理剧前些年在鸡飞狗跳中挣扎,这几年有所收敛,但随即又陷入平庸的窠臼,一味“讲奉献”、“讲团结”、“讲温情”,回避家庭矛盾的同时更加回避了社会矛盾。2007年的《金婚》,虽然整天“吵吵闹闹”,但很有“年代感”,揭示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近年来的《父母爱情》《虎妈猫爸》《好大一个家》等,虽然看起来冲突不断,但基本上局限于家庭,问题的根源也往往归结于个体。这几年医疗剧也很火,但基本上已经成为“典型报道”。《产科医生》中,一批产科医生面对每一位病患都尽职尽责,充分展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正能量”。《青年医生》展现青年医生的梦想与成长,他们竭尽全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很显然,这些电视剧即使与《心术》相比,针砭现实的锋芒也有明显减弱。
同样一批主创人员,把握架空历史的《琅琊榜》的时候,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文化挖掘,都显得游刃有余,而处理现实题材的《欢乐颂》时,却左支右绌,整天在闺蜜间兜圈子,却没有能力真正走向社会。从《奋斗》的理想主义,到《蜗居》的直面现实,再到《欢乐颂》的浮华苍白,一条清晰的脉络显示:电视剧处理现实题材的能力正在逐渐丧失。
近年来,很多影视剧主创人员习惯性地回避矛盾,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正常现象视而不见,甚至于把很多困顿,一味归结为个体的局限,并且通过自身的克制、忍让、苟且就能得到解决。目光总是聚集在那件“华美的睡袍”上,至于上面的虱子,却选择视而不见,更不会去追问虱子的来源。
很多影视剧主创者热衷于把“正能量”挂在嘴边,然而他们对“正能量”的理解却非常狭隘,认为只有一团和气、无关痛痒才是正能量,因而,他们拍起片子来显得格外机械、教条,而且显得尤其“乖巧”、“聪明”。另一方面,他们一头扎进了娱乐、消费的大潮,浮华搞笑、低俗迎合,一味追着金钱而去。
近年来,一种小资和所谓中产的气息,也笼罩在影视剧创作之中,催生了一种虚伪的社会现实,杯水风波、浮光掠影,却不愿意或者没有勇气翻开表面的浮华。看起来是现代气息,其实当中充斥着病态审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影视剧创作者,面对各种有形无形的困难,变得越来越左右逢源,而在文化审美上,一味崇古、复古,甚至于泥古不化,把时尚理解成浮华,制造了一种空洞而虚幻的“视觉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有两部优秀影视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影《归来》从爱情的角度进入“文革”历史,而思考的力度却直逼当下;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从抗战历史切入,其观照现实的力量却尤其耐人寻味。艺术的力量,需要对社会、对时代有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对影视剧主创人员来说,尤其需要智慧、勇气和责任感。本报记者贾梦雨
- 文学批评要走向社会公共生活2016-08-27 05:08:00
- 江苏文化跨出国门演绎无限精彩2016-08-27 05:08:17
- 翻拍成风,荧屏呼唤更多新故事2016-08-05 10:08:33
- 非遗传承,商业化不是洪水猛兽2016-08-05 10:08:01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网络社交”2016-08-05 10:08:28
- 笛安:妈妈说我不能不工作只写作2016-08-05 10:08:29
- 记忆中的成贤街66号南图老馆将变储备书库2016-08-05 10: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