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的变迁:从教科书看国家历史观转变(图文)
替换教材的工作,在全国所有的解放区,都在加紧进行。中共在1949年初进入北平之后,将教材的替换作为重大的政治工作,成立了“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编订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历史教科书,是替换的重中之重。新生的红色政权,要用新的历史记忆雕琢新中国。
在这年8月,秋季新生入学前一个月,一份题为《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的文件发布,这是新政权的第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自此迄今,共颁布了25个历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涉及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教育,作为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大力扫除文盲,推广基础教育,官方的学校教育对普通中国人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1949年之后官方发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成为几代中国人接受基本历史教育的来源,并且,对于其中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历史知识的来源。
在这些历史记忆中,抗日战争是重中之重。每一次课程标准及相应历史教科书的修改,有关抗战的叙述,都有相应的改变,以适合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特点。其中,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是对国民党、苏联、美国在抗战中的作用的解读。
“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 文化新观察|从一本新书看博物馆如何创新知识传播2025-06-28 03:06:39
- 百年故宫与新时代文创2025-06-28 02:06:43
- 文化魅力+创意赋能,中国潮玩掀起全球文娱新浪潮2025-06-24 08:06:42
- 李亚鹤:厚重历史文化 如今这般鲜活2025-06-24 08:06:19
- 让诗歌可听,让音乐可见!北京城市图书馆上演文化视听盛宴2025-06-24 08:06:47
- 浔阳江头古文化融入新潮味2025-06-24 08:06:18
- 多国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 架友谊之桥促文化交流2025-06-09 07: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