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的变迁:从教科书看国家历史观转变(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4 16:14:34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郭沫若在1950年纪念“七七”大会上讲话:
“蒋介石匪帮受不过人民的压迫,虽然在表面上同意了抗战,但它们始终是消极对日、积极反共,借着抗战的帽子加紧剥削人民,更加养肥了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蒋介石匪帮在抗日战争期间是走私式的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出卖祖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便是公开地向美国帝国主义出卖。这一明白的事实,谁也不会怀疑了。”
1956年的《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中,将抗战“两条路线”第一次写入课标,即中共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及“蒋介石集团”“把抗战当作国民党政府和少数军队的事情,限制人民的抗日斗争”的“片面抗战的路线”。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上述评价,持续到了改革开放后,开始日趋客观。在1986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国现代部分的几点说明”中,第一次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战:
>更多相关文章
- 文化新观察|从一本新书看博物馆如何创新知识传播2025-06-28 03:06:39
- 百年故宫与新时代文创2025-06-28 02:06:43
- 文化魅力+创意赋能,中国潮玩掀起全球文娱新浪潮2025-06-24 08:06:42
- 李亚鹤:厚重历史文化 如今这般鲜活2025-06-24 08:06:19
- 让诗歌可听,让音乐可见!北京城市图书馆上演文化视听盛宴2025-06-24 08:06:47
- 浔阳江头古文化融入新潮味2025-06-24 08:06:18
- 多国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 架友谊之桥促文化交流2025-06-09 07:06:44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24小时热门资讯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