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的变迁:从教科书看国家历史观转变(图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4 16:14:34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国内主流的历史教育中最初并不认可,1950年第一份课标中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八字,是官方对此的基本评价。
董必武在1949年北平“七七”纪念大会上阐述了抗战中“一直进行着尖锐的斗争”的“两条路线”:
“一条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胜利的路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各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所拥护的人民战争的路线;另一条路是:不但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而且实际上帮助日本侵略者的,危害抗日战争的路线,这就是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积极反人民、消极抗战的路线。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基于前者对后者斗争的胜利。”
在同一个纪念大会上,彭真在讲话中认为:
“在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总是不断地闹投降、闹分裂、闹倒退,但是我们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却胜利地坚持了抗战,坚持了团结,坚持了进步,打败了反动派分裂投降的阴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更多相关文章
- 文化新观察|从一本新书看博物馆如何创新知识传播2025-06-28 03:06:39
- 百年故宫与新时代文创2025-06-28 02:06:43
- 文化魅力+创意赋能,中国潮玩掀起全球文娱新浪潮2025-06-24 08:06:42
- 李亚鹤:厚重历史文化 如今这般鲜活2025-06-24 08:06:19
- 让诗歌可听,让音乐可见!北京城市图书馆上演文化视听盛宴2025-06-24 08:06:47
- 浔阳江头古文化融入新潮味2025-06-24 08:06:18
- 多国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 架友谊之桥促文化交流2025-06-09 07:06:44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24小时热门资讯
网友评论
热门推荐
首页头条
社会热点
娱乐八卦